5月21日,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张青老师走进浐灞第二十小学,为四年级全体女生带来《解读青春期的小烦恼》主题讲座。此次活动基于该校前期通过「心语伙伴」AI心理测评系统的筛查结果设计,通过“数据反馈+场景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女生科学应对青春期困惑,标志着浐灞区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精准化、个性化新阶段。
AI测评定位问题 讲座内容有的放矢
作为浐灞区引入「心语伙伴」AI心理测评系统的学校之一,浐灞第二十小学通过系统筛查发现,四年级女生群体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亲子沟通等方面存在普遍困惑。张青老师结合系统反馈的共性议题,针对性设计三大教学模块:
与父母沟通:模拟“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责备”场景,张青老师引导学生“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提出请求”,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沟通。
与同学相处: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拒绝不合理要求,例如坚定回应“这是我的隐私,请不要再问”。
自我保护意识:强调如何在社交中精准识别危险信号,懂得遇到不舒服的触碰要立刻离开并告诉老师或家长。
科技赋能教育 筑牢心理安全网
「心语伙伴」系统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两大核心作用:
数据辅助教学:根据测评中高频出现的“害怕被嘲笑”“担心父母失望”等关键词,张青老师现场引导女生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如“乐于助人”“画画很棒”,打破自我否定倾向。
长效跟踪机制:依托系统生成的阶段性评估报告,班主任与家长定期联合分析学生心理发展轨迹,针对情绪波动或社交变化表现,通过家校沟通会商定个性化支持方案,形成“测评-解读-共育”的持续支持闭环。
从筛查到实践 打造区域教育新范式
目前,浐灞区已部署「心语伙伴」系统的学校正结合测评数据,持续开展针对性心理健康活动。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及课程开发:通过定期举办系统报告分析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数据解读方法;同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优化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设计,为不同年龄段学生提供适配指导。
“青春期教育需要基于真实问题,用孩子们听得懂的方式去解决。”张青老师总结道。通过科技与教育的深度结合,浐灞区正在探索一条“用数据读懂学生,用行动守护成长”的创新路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