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浪漫科技·自然奥秘|2022青岛国际音药周圆满闭幕

浪漫科技·自然奥秘|2022青岛国际音药周圆满闭幕

M&M H&H

SUMMER 2022

QINGDAO

2022青岛音药周

浪漫科技

自然奥秘

MUSIC & MEDICINE

HEARING & HEALING

08.23

08.27

文|孙慧 艺术学博士

音乐是生命的修行,人类文明终将归于生命科学与音乐脉动。2022年初秋的滨海青岛,又迎来了以作曲家、指挥家谭盾作为艺术总监的国际音药周系列活动。今年的音药周主题聚焦“ 浪漫科技·自然奥秘”,在电音、人工智能、敦煌遗音和经典作品的交融触碰中,回归心灵,探索未来。

转眼青岛音药周已走过四年,作为全国首个围绕“乐”与“药”的人类学角度探索音乐创作与研究的文化艺术品牌,音药周始终致力于倡导自然与生命的融合,通过种类丰富的音乐媒介、艺术形式,追寻精神与健康的和谐统一。

多年来, 众多享誉国际的音乐家来到岛城,将多元立体的音乐形式展现给广大市民,从俄罗斯吉他演奏家Artyom以吉他协奏曲形式演奏非遗主题作品《女书》,到来自蒙古的杭盖摇滚乐队与青岛交响乐团的跨界合作,再到舞蹈家杨丽萍以《春之祭》为配乐创编的原始舞剧《大地的崇拜》,从海上实景音乐到电影视觉音乐,从历史保护建筑里的实验音乐到西海美术馆的电子音乐,青岛音药周始终为“声音”带来无限可能。

而当我们身在其中,聆听那些现代与传统交织对位的音响之时,我们不仅沉醉于自然与艺术带来的无上体验,也转而成为当下场域中的一部分。

闭幕式

2022青岛音药周

大自然眼泪敲响生命祭礼

敦煌五乐神奏响东方遗音

M&M 2022 QINGDAO

8月27日晚,由谭盾执棒青岛交响乐团,联袂多位独奏艺术家,在青岛市人民会堂演出 《敦煌五乐神·大自然眼泪》音乐会,为2022青岛音药周闭幕画上圆满句号。

谭盾所创作的打击乐协奏曲《大自然的眼泪》与敦煌古乐器五重协奏曲《敦煌五乐神》是本场音乐会的两部重磅作品。前者通过多种大型打击乐器表达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是 充满力量的生命祭礼;后者则通过濒临失传的乐器再现古代敦煌遗音,是 传统文化的声音礼赞。两部作品无论在音乐表现、技巧难度和内涵深度上都有所挑战,颇具聆赏性。

谭盾指挥青岛交响乐团演出《敦煌五乐神·大自然眼泪》音乐会

叩击原始的石器,节奏充满疑问, 打击乐演奏家林喆在乐池中化身为音乐巫师,将全场观众引入秘境,敲开了《大自然的眼泪》的篇章:作品共包括《夏之祭》(定音鼓协奏曲)、《秋之祭》(马林巴协奏曲)与《冬之祭》(打击乐协奏曲)三个部分。

这部作品在标题立意上与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形成接续,实则表达了谭盾对这位20世纪音乐巨匠的致敬,乐曲创作于《春之祭》百年诞辰,是 作曲家通过跨越东、西方文化时空完成的音乐对话;同时,在题材上是历时数百年的人与大自然的对话:《春之祭》是史前文明时期,生命对自然魄力的原始崇拜与野性生长,“夏秋冬三祭”是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在遭受大自然的威吓和破坏后,心灵的愈合成长与共同起舞。回顾2021青岛音药周舞蹈家杨丽萍借题《春之祭》创编的舞剧《大地的崇拜》,显然,这是谭盾通过两年时间, 在音药周的舞台上完成的四季(四祭)轮回,其题旨在于:借以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展现出来

打击乐演奏家

林喆

《夏之祭》中使用鼓槌对定音鼓充满了爆发力的抡奏,使用指尖或手掌对鼓面轻叩与轮弹,代表着大自然的不同样貌。马林巴略带朦胧的透明音色,用以表达水的意向,那是大自然在任性肆虐后流淌的泪滴,《秋之祭》中的颤音奏法以及瀑布般连续下行的线条极具象征意味。末乐章《冬之祭》融合了先前出现过的所有音乐动机并组成新的旋律,定音鼓、马林巴、颤音琴、钢片琴等14种打击乐器组合在一起,围圆而置,独奏家身在其中左轮由转,上演一部打击乐的舞蹈。

作品具有较高的演奏难度,鲜见的一人独奏多达六部定音鼓,空间跨度庞大,作为女性演奏家,林喆在把控音色、力度等演奏要素的同时,用舞蹈性的肢体表现,自然地诠释了这些技巧性挑战。每个乐章都有精彩的独奏华彩段落,独奏与乐队相互衬托的声部对话、独奏与指挥富于设计的气息互动,无论在音响的整体流动方面抑或视觉感官的体验方面都饱满流畅。

林喆说,近年来与谭盾老师的合作越发沉淀,从而体会到 一个向内而生、向上生长的内修过程,从单纯外扬化的展示,到被自己所敲击的旋律触动,她在其中找到了音乐更强烈、更耐人寻味的张力,以及更加自然的表现方式。

筚篥神

刘雯雯

下半场伊始,当筚篥、奚琴、尺八、五弦琵琶、唐笙,这五件古老的中国乐器被逐一奏响, 一个跨越千年的声音世界就此呈现在我们面前:《敦煌五乐神》是谭盾以《三国演义》中五个历史人物为灵感创作的五重奏协奏曲,他使用五件濒临失传的敦煌古乐器分别指代、重现五位被淡忘的昔日英雄角色,以此展现三国五虎上将的精神气质和传奇故事。

奚琴神

祝云琦

敦煌精神传承千年,而今壁画中描绘的乐器仍栩栩如生,声音的样式却早已消失殆尽。谭盾将这五件乐器写进作品,正是 试图找回那些失去的音色,以及它们所承载的古代人文精神。作品中,五位独奏家籍乐器为媒,化为古乐之神,从壁画中活灵活现地走了出来。

尺八神

杨博文

筚篥神(刘雯雯演奏)尊贤儒雅,有高亢粗狂亦可深沉温柔;奚琴(祝云琦演奏)深邃沧桑,适合表现情深流露;尺八(杨博文演奏),风雅而湿润,隐于山林,有隐士的洒脱;五弦琵琶神(韩妍演奏)的音色切切嘈嘈,有婉转也有幽咽韵味;唐笙神(张梦演奏)并具古风传承感与现代穿透力, 谭盾为每件乐器都选择了最擅长表现的音乐语言,以活化的五乐神传载出一个深邃、宽阔的世界。

五弦琵琶神

韩妍

除却文化意涵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部作品在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交响音乐的融合上堪称扛鼎之作。众所周知,如何使民族乐器极富辨识度的音色和其特有的中国调式,与管弦乐队丝丝入扣地相互渗透乃至和谐互补,向来为中国当代作曲家们所重视, 谭盾将各具风格的民族乐器,与交响乐的关系处理得非常纯熟,为听众营造了恰当而深刻的听觉感受,展现着古人的长情快意、将军的纵酒狂歌,和儒士的典雅温润。

唐笙神

张梦

据悉, 《敦煌五乐神》将在9月9日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22-2023演出季做揭幕首演

随着音乐会的落幕,为期一周的2022青岛音药周也圆满闭幕。在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医药青岛国风和青岛交响乐团的大力支持下,在艺术总监谭盾的策划创意下,青岛音药周为观众带来一连数场的“樂藥之旅”,从首场《海上电音·节奏浪》到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之夜《生命的奥秘》,再到《敦煌五乐神·大自然眼泪》,今年的主题横跨电子科技、人工智能、自然奥秘与唐风遗音,让观众们体验到音乐与生命科学的发展所带给人类的馈赠与奥秘。

谭盾、青岛交响乐团与“五乐神”

D1

2022青岛音药周

海山水

电梦幻

M&M 2022 QINGDAO

《海上电音·节奏浪》:一场融合了 电音与古典音乐、电音与民族音乐、电音与民族创新的跨界音乐会在西海美术馆为2022青岛音药周拉开帷幕,海上的山水光影和室内的宇宙梦幻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官震撼。

电子音乐制作人

颜沐宸(ACE)

电子音乐制作人

左棋文(QwentyZ)

一部狂潮电声将视听的期待卷入悸动和翻腾的状态,两位电子音乐制作人颜沐宸(ACE)与左棋文(QwentyZ)现身舞台两侧的DJ调音台:冷色的霓虹灯光,飘渺的白色烟雾,幽暗的观众场景,电音响起,气氛升腾, 充满着未来质感的电子音乐,营造着丝丝迷离

海影天光与电音混响交相辉映

沉浸之际,面前的红色丝绒幕布随着乐声缓缓拉开,引来一片赞叹声:硕大的玻璃幕墙后,一整片深蓝色的海扑面而来,暮光中的金色余晖奔涌在地平线,散开万束光芒。此刻,海影天光与电音混响交相辉映:穹顶的条形铝制幕墙将傍晚的日光投射在暗色的地面, 眼前的落日海岸带我们折返在真实的电音浪潮与虚拟的想象浪漫之间

在这个声场中,人、音乐、建筑、自然的和谐被无限放大,也贴合了两部电音作品《亦如镜•启》《亦如镜•念》所表达的:重生与轮回,海水孕育生命,又包容一切。

左起:第一小提琴-青岛交响乐团首席姜宛书、青岛交响乐团打击乐首席孙菁晨、第二小提琴-巴德交响乐团首席Shawn Patrick Moore(莫灵风)、 钢琴-陈彦霖、青年作曲家郑河、青岛音药周创始人&艺术总监谭盾、作曲家&音乐统筹刘隽皓、打击乐演奏家胡嘉倩、中提琴演奏家刘珈妤、大提琴-巴德交响乐团首席Stanley Moore、迪吉里杜管演奏者张梦

青岛音药周创始人、艺术总监谭盾的首演作品《电圆•节奏浪》将本场音乐会推向又一高潮,本曲由五首小品《速度H₂O》《听(Horch)》《东西》《地极纬度》《节奏浪》组成。

这部作品,从地理意义上,通过时空错位的方式将东方与西方连接起来: 谭盾将在纽约录制的“圆”的交响乐,以影像方式,与青岛音药周开幕式上“圆”的室内乐、电子音乐,以现场演奏方式,形成两个圆的隔空交织;进而,在声音意义上,形成西方音乐语言与东方音乐语言的融合,观众席上围圆而坐的听众们,亦是“圆”乐的参与者;最终,将这些要素综合起来,在象征意义上,以音乐这种抽象的、纯粹的形式语言,制造出诗性表达,在音乐中体会“东西”(取意英文West与East的首字母),其引申为WE(我们)的弦外之音。

作曲家们在音乐会后合影

由左至右:颜沐宸(ACE)、刘隽皓、谭盾、郑河、左棋文(QwentyZ)

多年来,谭盾始终力推新人新作走上舞台,此次音药周也委约了多位年轻音乐家的优秀作品:青年作曲家、著名音乐制作人郑河的电音五重奏《黄河之上》(为弦乐四重奏、钢琴与电子乐而作《田中》《山下》《海上》),向我们展示了他如何将具有国际视野的音乐技术手段,与扎实传统的音乐功底两相结合。西方传统室内乐重奏与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电子音乐在郑河的作品中相结合,他将弦乐器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线条无限放大、延展,用同质多声部的重影和叠置配合乐器的丝弦紧凑与木质蓬松,营造一种氤氲的弥漫效果,充满个人特色的浪漫主义表达显露无疑。本场演出音乐统筹刘隽皓的作品《海上电音》(电音五重奏、电音DJ、打击乐)是一部精致又充满了能量的小品,其中不乏声音的张力冲突,亦有旋律的动人流淌,作品的引子部分由电音五重奏各声部即兴演奏,充满了自由的可能性。

D2

2022青岛音药周

脑电图、心电图

和音乐地图之间的心灵定位

M&M 2022 QINGDAO

以《生命的奥秘》为主题, 上海音乐学院人工智能之夜在青岛电影博物馆举行。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系主任于阳教授与复旦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脑电图专家Gerwin Schalk,以及由上海音乐学院刘灏教授等多位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教授与高材生组成的科研团队,以现场讲解结合作品分享的交互方式,与观众分享了我国在音乐人工智能领域最新鲜前沿的学术进展与研究成果。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orl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ference)即将举办之际,以音乐家们特有的方式,将科技与人文、数字智能与音乐艺术的二元融合一一展示。音乐人工智能之夜的舞台上,有理性与浪漫的光芒相融合,照耀人类不断探索生命奥秘的步履。

复旦大学客座教授

美国脑电图专家

Gerwin Schalk

音药周艺术总监谭盾在分享会上提出:人工智能与音乐创作、心灵智慧都可以建立联系。立足当下,它深度关乎艺术教育;放眼未来,它密切关联科技创新。 音乐人工智能,必将是未来智联世界、情联心灵的必由之路

音乐科技前沿:

人工智能的开拓性研究

M&M 2022 QINGDAO

分享伊始,上音音工系主任于阳教授(上图)介绍了学院及其团队在音乐人工智能方面所做的一系列研发。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音乐学府,上音同样是全国最早开设艺术与科技专业的。近年来,音工系在人工智能、音乐科技、未来音乐技术等多方面都有开拓性的研究和人才性的培养。

于阳教授介绍了2020届荣誉毕业生微软小冰的故事,作为虚拟AI人物,小冰不仅可以作词作曲,还能进行绘画、演唱等。近年来,音工系不仅与国内多家头部高科技企业如华为、字节跳动、科大讯飞等建立了深度密切的合作,他邀请全美在线科技公司的行业总监龚乃彦,介绍了目前音乐人工智能评测的发展和音乐课程的数字化进程。

美国国家应用神经技术中心前主任 Gerwin Schalk 教授在他以 Music and the Brain: From Basic Neuroscience to a New Kind of Medicine (《音乐与大脑:从基础神经科学到新型医学》)为主题的演说中分享了一段令人感动落泪的视频: 一位几乎完全无法自主行动的帕金森患者,在听到一段自己熟悉的音乐之后,突然开始走动。只见他跟随音乐的节律与速度迈步,最后竟然完全脱离器具和看护的帮助开始独立行走甚至轻轻舞蹈。这个例子证明,某些音乐的音高频率和人类大脑部分区域中的活动频率有着密切关联,只要找到二者之间共同的“节奏纽带”,就可以通过音乐的手段、科技的方式治愈更多患者。

刘灏教授的《声音疗愈》分享了多个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音乐人工智能项目:与上海市龙华医院贾立军教授合作推出《现代冥想新冠肺炎辅助康复专辑》;与上海市华山医院赵曜教授合作推出的针对颅咽管瘤患者所制定的音乐辅助治疗项目;与天猫合作推出针对失眠群体的“声睡音乐会”项目,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为失眠人群量身定做声音处方。

人工智能应用:

多场景覆盖生活与教育方式

M&M 2022 QINGDAO

指挥家/作曲家

谭盾

任时弘博士后在他的《城市声音故事》(交互式声音装置)中提到,人工智能作为音乐与科技的桥梁,能够创造更多的声音形式与有机媒介,帮助我们感受“未来的音乐样式”。戴维一副教授介绍了曾在莫干山M50园区展示的《听岸——大型声音景观装置》,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融入人工智能声音景观”这样一部带有应用场景性质的作品,导向以文化点亮苏州河滨水空间。观众与装置共同构筑起苏州河沿岸属于上海的生机和人文景观。陈世哲副教授《音乐人工智能的应用》列举了诸多生动实例来展示人工智能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习、演奏和创作音乐,例如声源分离、风格迁移等,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最大特点是帮助更多人以更低成本却更高效的方式去了解音乐, 让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成为音乐的导演

后浪推进:

学生的新潮之声

M&M 2022 QINGDAO

青岛籍琵琶演奏家

韩妍

此次音乐会,也邀请了多位音工系学生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和创作理念,这不仅是体现了 青岛音药周对新人新作的支持与鼓励,也反应出上音音乐工程系历来着重于优秀人才培养的传统,以理论研究结合艺术实践活动,在科研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捕捉敏锐性。

薛蕙心的 Sprinkle (琵琶与实时电子音乐)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一把琵琶,改“抱弹”为“横置”,改“手拨”为“器奏”,青岛籍琵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师韩妍借助提琴弓子、刷子、木鱼及其敲击槌、手,乃至打蛋器奏响琴弦。一系列新颖的演奏方式和电子音乐科技手段的干预,展露传统的新意。

杜世骏《生长的永恒》(基于音乐艺术装置设计的电子音乐)是一部颇具想象力的作品,将电极片贴到植物的叶片上,实时接收其微弱电流,通过集成电路芯片和合成器传输后,以人工智能音乐算法的优化和可视化编程,把植物表面的电位信号实时转化成可听的音乐。

艺术总监谭盾说他在当晚呈现的每一部作品里都看见了一个宏大的胸怀,展现着对大自然的探究、对科技未来的钻研,以及对生命奥妙的拥抱。这也正应和了青岛音药节的举办目的: 传承传统,探索未来,创造音乐的思维方式,创造音乐的引力奥妙,创造艺术跟人类之间的心灵关系、治疗关系、思考关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青岛涵碧楼:10多组国际名人抢先预订办婚礼
两改婚期17日礼成,老家亲友线上见证!青岛这场“云端婚礼”浪漫指数拉满
2024深圳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圆满闭幕。下一站上海,邀您再赴“春日之约”
2019年《青春风采》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圆满落幕
AIAC国际艺术认证2019年度圆满落幕
“望星崂山·夜享浪漫”星空音乐会邀您参加 奏响新年浪漫之旅序曲
圆满闭幕
2022中国环境及健康家电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2019年《青春风采》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在北京圆满落幕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

网址: 浪漫科技·自然奥秘|2022青岛国际音药周圆满闭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6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