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4月26日报道:教室门口装上“树洞”,轻点屏幕上的情绪符号,就能准确表达此刻的心情。如果有孩子频繁标记“哭脸”“烦恼”等负面情绪,班主任可及时获得相关数据,并通过“树洞”送去关怀,帮助孩子切实解决问题,疏导低落情绪,降低心理疾病发生率。
图 1 绿苑小学电子班牌“优+情绪树洞”
这是来自上海市长宁区绿苑小学的一项创新实践。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教育系统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依托长宁区数字基座,力图通过数字化手段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关爱学生成长。在此背景下,绿苑小学在电子班牌中集成了“优+情绪树洞”功能,为在校学生搭建起一个便捷、有温度的情绪表达渠道。
小学阶段,学生将面临新环境、新人际关系、新学习压力等多重挑战,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为给予学生更多关爱,长宁区绿苑小学推行“全员导师制”,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组成导师团队,与学生双向选择一一结对,多维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然而,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往往难以准确、及时地被导师感知,亟需一个沟通的桥梁。
图2长宁教育数字基座“情绪树洞”低代码应用
得益于数字基座提供的低代码开发工具,教师在设计功能时无需编写大量复杂代码,只需通过拖拽、配置等简单操作,即可在电子班牌上快速搭建“情绪树洞”功能。数字基座还提供了情绪识别、数据分析等智能化算法模型,赋予“优+情绪树洞”智慧的内核。学生可在任意时间点使用班级门口的电子班牌,轻点屏幕上的情绪符号,就能准确表达此刻的心情。导师们通过手机端实时关注学生情绪动态,既可以择机开展个别谈话,也可以根据群体情绪特点优化班级管理。
图3学生利用电子班牌表达情绪
“优+情绪树洞”不仅精准关注个体情绪问题,同时也可发现和疏导群体性情绪风险。例如在期末测试前夕,通过大数据分析,“优+情绪树洞”敏锐捕捉到四年级几个班级学生的焦虑情绪明显升高。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集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并依托家校社协同的“优+家庭教育共育联盟”,形成疏导预案。各班主任加强与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合理面对考试压力;任课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上传授缓解焦虑的方法;心理辅导教师则针对性开展减压活动和团体辅导;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也在家庭中给予孩子更多耐心关怀。在家校社多方协同努力下,高年级学生的考前焦虑能迅速得到有效缓解。
图4学生情绪树洞表达情绪后台数据统计
作为学校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情绪大数据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后活动时得到充分考虑。基于对不同年级学生情绪数据的分析,学校在教学计划中适当调整了课程难度,在课后活动设计中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元素,以更好地契合学生的情绪承受能力。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学校也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和情景演练,有效提升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些基于情绪数据的科学管理,让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内心需求,焕发育人新活力。而“优+情绪树洞”积淀的数据也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通过对学生每日情绪数据的智能分析,学校可洞察不同家庭背景下孩子的情绪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教养建议。当发现个别家庭学生常现负面情绪时,导师团队还会同家长深入探讨情绪成因,形成育人共识,携手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优+情绪树洞”的应用生动诠释了教育数字化的深层内涵。长宁区数字基座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打开了数字化创新的可能性空间,“优+情绪树洞”在更多学校推广应用也将汇聚海量的情绪数据,进一步释放数字化的潜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