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一想到上学就心烦意乱;各种焦虑不安......别慌张,每逢开学季,因焦虑引发躯体症状的学生显著增多,失眠、头痛、食欲缺乏成为他们最常出现的“开学身体警报”。
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调试单元主治医师杨永涛表示,孩子厌学,一是适应障碍,导致孩子出现不适应的症状;二是孩子本身就存在抑郁或者焦虑的问题,在开学的情况下,他们的表现会更为突出。
“我们希望家属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杨永涛说,“不以成绩为标准过多评价孩子,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或是有用的人。”
珠海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少心理调适科主任于筝提供了以下这份“开学收心指南”,帮助学生和家长调整状态,找回感觉。
学生篇
一、接纳情绪波动,允许自我调整
开学初期出现情绪起伏是正常现象,不必因此自责。可通过写情绪日记、与信任的人倾诉等方式梳理感受,用"这只是暂时调整期"的自我对话缓解焦虑。
二、规划作息调整,逐步回归规律
采用"渐进式作息法",每天提前15分钟入睡/起床,配合晨间阳光照射帮助生物钟调整。建议制作包含学习、运动、休闲的动态时间表,预留弹性时间应对突发状况。
三、构建正向思维,点燃学习热情
尝试制作"成就银行":记录每日3件学习小成果,累积成就感。设定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用"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制定学习计划。
四、平衡休闲学习,释放压力
推荐"番茄工作法+正念休息"模式:25分钟专注学习后,进行5分钟深呼吸或拉伸。每周安排2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促进多巴胺分泌。
五、完善开学准备,提升心理安定
制作"开学能量包":准备喜欢的文具、励志书签、减压小物件等。提前整理书包和书桌,通过环境整理带动心理状态的转变。
家长篇
一、敏锐察觉情绪,及时关注需求
注意观察孩子的饮食、睡眠变化,当发现其持续情绪低落或易怒时,可用"我注意到你这两天……愿意和我聊聊吗?"的开放式提问开启对话。
二、建立有效沟通,促进情感联结
运用"3F沟通法":Fact(客观事实)→"今天作业时间比平时多了半小时",Feeling(情绪感受)→"你感觉压力大吗?",Focus(聚焦解决)→"需要我怎样配合你调整?"
三、传递积极能量,培育成长信心
分享自己或他人的成长故事,强调"适应需要过程"。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支持计划",如每周一次家庭放松日,用具体行动传递信任与支持。
文 | 记者 郑达
视频 | 欧昊 郑达 李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