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心理,与心理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3)意识与无意识 (三)什么是心理健康 1.概念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内外协调、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个体能够与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与适应,其生命充满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实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良性互动。
2.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1)自我接纳
(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 (3)环境控制 (4)自主性 (5)生活目标 (6)个体成长
3.心理健康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 (2)心理与行为的统一 (3)人格的稳定性 心理健康是个连续体,没有绝对的标准。从发展的角度讲,人的一生都处于成长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心理困惑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努力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
二、心理健康的调适 (一)自我意识 1.概念
自我意识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知、体验(或评价)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知、体验(或评价)和愿望。
2.自我意识的构成
(1)自我认识:从认识形式看,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自我体验:从情绪形式看,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我很棒”
(3)自我调控:从意志形式看,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我该有所改变了”
3.自我意识的基本内容
(1)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的意识。(8个月~3岁) (2)社会自我——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等社会属性的意识。(3岁~14岁) (3)心理自我——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况、心理过程、行为表现的意识。(青春期~成年)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docx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五)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件
健康管理全攻略,饮食与心理调适~
孕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法
继续教育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答案(全)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件PPT.ppt
【讲稿】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研究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讲座
网址: 全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64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