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食品辐照技术

食品辐照技术

食品辐照技术是利用γ射线、电子束或X射线等电离辐射处理食品的保藏技术,通过抑制发芽、灭菌杀虫等作用延长保质期。该技术属于物理加工方式,具有无放射性残留、保持食品营养风味等特点,可应用于生鲜蔬果、畜禽肉、谷物制品等领域,能耗较传统方法降低80%-90% [1] [3] [5]。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辐照加工卫生规范》(GB18524-2016)规定辐照食品需标注并符合剂量标准 [2] [5]。

该技术起源于1905年专利申请,1921年首次实现肉类旋毛虫灭活 [1-2]。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 [4]。1976年国际组织启动安全性评估,1980年确认10kGy以下剂量无害 [1] [5]。中国于1998年前颁布6大类固态食品卫生标准,完成200余种食品研究。全球现有70个国家批准548种辐照食品,年加工量超30万吨,中国建成50余座商业化辐照装置 [2] [4-5]。2019年强化监管措施,明确辐照食品标识要求 [2] [5]。

食品辐照

播报

编辑

食品辐照加工是利用射线照射食品(包括原材料),延迟新鲜食物某些生理过程(发芽和成熟)的发展,或对食品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达到延长保藏时间,稳定、提高食品质量目的的操作过程。食品辐照是纯物理加工过程,食品接受的是射线的能量。辐照食品根本不接触放射物质,亦无残留放射性。

辐照食品

播报

编辑

辐照食品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实用目的(保藏、杀虫、杀菌等),按照辐照工艺规范规定的要求,经过一定剂量电离辐射辐照过的食品。辐照食品对人体健康无害,也不会导致食品中营养成分大量损失。辐照后在食品中产生的辐解产物,其含量与种类与常规烹调方法没有区别。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20世纪初发现射线能杀灭食物中的细菌;

40年代开始食品辐照的研究;

50年代美国等国家加强了研究;中国开始于1958年;“粮食辐射贮藏保鲜协作组”,开展辐射杀虫、抑芽等探索性研究。

60年代全球约有60个国家开展了食品辐照的研究;

70年代研究证明了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中国开展土豆、洋葱、大蒜;四川的粮食、猪肉、香肠,山东的白兰地、花生仁和上海的苹果、草莓的研究。

80年代各国开始建立辐照食品的规程、法规和标准;中国对200多种食品就杀虫防霉、灭菌消毒、辐照保鲜、改善品质等方面进行辐照研究。

90年代辐照食品的商业化和国际贸易取得进展。中国辐照食品产业化进程加快,辐照装置已达到150余座,大型装置60余座,加速器20余台。

技术优势

播报

编辑

1)节约能源 与热处理、干燥和冷冻保藏(3.7美分/公斤.天)食品相比,低能耗(辐照保藏0.04美分/公斤.次)

2)杀菌效果好 可通过调整辐照剂量满足对各类食品的杀菌要求。

3)穿透能力强 射线能快速、均匀、较深的穿透物体,与热处理相比,辐照过程易做到精确控制。

4)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 冷杀菌 保藏效果好,可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

5)无残留 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食品卫生质量。

6)无二次污染 实现对包装好的食品杀菌保鲜处理,消除食品生产运输中可能出现的交叉污染。

应用范围

播报

编辑

低质酒类辐照改性;

干果和谷物辐照杀虫;

脱水蔬菜、调味品的辐照灭菌;

土豆、大蒜及洋葱的辐照抑芽;

进出口水果及农畜产品的辐照检疫处理;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残留、生物毒素的辐射降解去除

辐照农产品降解、接枝共聚创制植物性新型功能材料

食品辐照的刊物、书籍

播报

编辑

1.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出版物《辐射加工》;

2. 哈益明教授 编著《现代辐照食品加工技术》(科学出版社);

3. 哈益明教授 编著《辐照食品及安全性》(化学工业出版社);

4. 施培新研究员 主编《食品辐照加工原理与技术》(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5. 王传祯教授级高工 编著《γ辐照装置及其应用》(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6. 朱南康 王传祯 主编《医疗保健产品和食品的辐射加工》(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7. 哈益明教授 著 《辐照食品鉴定检测的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8. 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学术出版物《核农学报》(中文核心)

相关知识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高频电磁场辐照农副产品保鲜技术
辐照特色产品
辐照食品国家标准是什么?常见辐照食品检验哪些项目?
“辐照食品”和辐射有关,吃了对人体有害?
冷鲜鸡肉电子束辐照加工技术规程.pdf
全文:食品辐照加工卫生规范(GB 18524
GB185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辐照加工卫生规范.pdf
辐射食品
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加工技术

网址: 食品辐照技术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6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