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哪些药物可致肝毒性

哪些药物可致肝毒性

哪些药物可致肝毒性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肝脏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和加工的中枢,并把多余的物质加以贮存,如糖、蛋白质、脂肪;其次,肝脏还有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对所有进入人体的药物和有毒物质,都会在肝脏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化学反应,不同程度地被代谢,最后以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由于肝细胞不断地从血液中吸取原料,难以避免遭受有毒物质或病毒、毒素、药物和寄生虫的感染或损害,轻者丧失一定的功能,重者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甚至发生肝昏迷。许多常用药物都对肝脏有毒性作用。 抗菌药物 四环素、利福平、异烟肼、红霉素酯化物均可引起肝脏损害。红霉素类的酯化物可致肝毒性,常在用药后10天~12天出现肝大、黄疸、腹痛、发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和肝脏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及ALT(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胆汁淤积的表现。其中的依托红霉素对肝脏的损害比红霉素还要大,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和胆汁淤积性......阅读全文

哪些药物-可致肝毒性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首先肝脏是人体各种物质代谢和加工的中枢,并把多余的物质加以贮存,如糖、蛋白质、脂肪;其次,肝脏还有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对所有进入人体的药物和有毒物质,都会在肝脏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化学反应,不同程度地被代谢,最后以代谢物的形式排出体外

美国威斯生物肝芯片可用于鉴定药物的物种特异性肝毒性

  在美国威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开发的众多微工程器官芯片(Organ Chip)模型中,肝芯片引起了许多行业的特别关注,这是因为对复杂生化相互作用的实时分析可以大大增强在药物、食品和其他消费产品的开发中普遍存在的肝毒性测试。  作为一家衍生自威斯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的致力于将器官芯片技术商业化的公司,

毒物致肝损害的病因

  由肝炎病毒、药物中毒、毒蕈中毒所致FHF,其肝病理特点为广泛肝细胞坏死,肝细胞消失,肝脏体积缩小。一般无肝细胞再生,多有网状支架塌陷,残留肝细胞淤胆,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Reye综合征等肝病理特点为肝细胞内线粒体严重损害,而致代谢功能失常。肝小叶至中带细胞增大,胞浆中充满脂

毒物致肝损害的诊断

  在病程中因有多脏器受累,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起病急,病情演变进展迅速。  一.早期症状  1.黄疸 有3个特点:  (1)黄疸出现后在短期内迅速加深,如总胆红素>171μmol/L,同时具有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其他表现,如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LT升高等。若只有较深黄疸,无其他严重肝功能异常

细胞毒性药物的细胞毒性药物分类

①生物碱类:紫杉醇、长春瑞宾、多西他塞、羟基喜树碱。②代谢类:吉西他宾、阿糖胞苷、替加氟、甲氨蝶呤。③抗生素类: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伊达比星、丝裂霉素、米托蒽醌。④烷化剂类: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⑤铂剂类:顺铂、奥沙利铂。

降尿酸药物苯溴马隆在肥胖个体中具有独特肝毒性机制

苯骈呋喃衍生物类药物苯溴马隆是目前临床仅有的几种降尿酸药物之一,应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苯溴马隆能够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从而促进尿酸排泄,有效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作用。但由于苯溴马隆长期用药易导致患者肝毒性,近年来在欧美被限制使用。而苯溴马隆在中国、日本等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较高的亚洲国家

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

  化疗是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取得疗效的同时,还发现这种治疗方法会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副作用,如血管并发症、癫痫、情绪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和周围神经病变。化疗引起背根神经节和背角神经元离子通道变化,引起继发性损伤神经病理痛。        尽管现在已开发出许多化疗保护剂,但其作用效果仍不理想。化疗

关于中毒性脂肪肝的简介

  环境内的肝毒物质包括:矿产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物,以及自然界(植物、真菌、细菌)中存在的各种亲肝毒物。苯、二氯乙烷、二氯乙烯、钡盐和铈可引起单纯性肝细胞脂肪变。无机砷化合物、溴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氯联苯、氯萘、二氯甲烷、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四氯乙烷、二氯乙烯、萘、二二三、磷、铬等可引起肝

关于中毒性脂肪肝的简介

  环境内的肝毒物质包括:矿产品,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物,以及自然界(植物、真菌、细菌)中存在的各种亲肝毒物。苯、二氯乙烷、二氯乙烯、钡盐和铈可引起单纯性肝细胞脂肪变。无机砷化合物、溴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氯联苯、氯萘、二氯甲烷、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四氯乙烷、二氯乙烯、萘、二二三、磷、铬等可引起肝

细胞毒性药物原理

即烷化剂(如环磷酰胺、氮芥等)。为抗肿瘤药物,它们的细胞毒作用主要在于烷化DNA分子中的鸟嘌呤或腺嘌呤等,引起单链断裂,双螺旋链交联,因而改变DNA的结构而损害其功能,妨碍R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细胞毒性药物分类

①生物碱类:紫杉醇、长春瑞宾、多西他塞、羟基喜树碱。②代谢类:吉西他宾、阿糖胞苷、替加氟、甲氨蝶呤。③抗生素类: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伊达比星、丝裂霉素、米托蒽醌。④烷化剂类: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⑤铂剂类:顺铂、奥沙利铂。

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3

3. 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版》[1],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分为0-5级: ➤ 0级(无肝损伤):患者对暴露药物可耐受,无肝毒性反应。 ➤ 1级(轻度肝损伤):血清ALT和/或ALP呈可恢复性升高,TBil<2.5 ULN(2.5mg/dL或42.75μm

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2

讨论 1. 判断是否为药物性肝损伤 对氟康唑与该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关联性进行评价,具体分析如下: (1)时间合理: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发生在患者口服氟康唑的第40天,停药并进行降酶保肝治疗后的8天ALT、AST、ALP等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50%,这些变化与氟康唑的使用有合理的时间先后关系。 (2)《马

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1

病历资料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9岁,因“乏力、纳差、尿黄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周身不适,伴恶心但无呕吐,尿黄,呈浓茶水色,无腹痛、腹泻,初未在意,病情逐渐加重,遂就诊于本院门诊。 肝功能检测结果:HBsAg(-),ALT 853U/L,AST 558U/L,碱性

口服氟康唑致严重肝损伤诊疗分析4

5. 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研究 氟康唑是三唑类第3代抗真菌药,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约80%以原型从肾脏排泄,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因此肝毒性较小。吴妙燕[2]等对氟康唑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氟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占36.8%,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呼

临床常用的护肝药物

  临床常用的护肝药物主要有八大类:    1.基础代谢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及辅酶类。    主要是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酰胺、泛酸钙)、维生素E。维生素C具有可逆的还原性,在体内形成单独的还原系统,起到递氢作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药物治疗肝昏迷的简介

  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  (1)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①乳果糖(lactulose,β-半乳糖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素

国家食药监局:警惕酮康唑口服制剂严重肝毒性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日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了第4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警惕酮康唑口服制剂的严重肝毒性问题。   酮康唑口服制剂是咪唑类抗真菌药,在我国上市的有片剂和胶囊剂,规格为200mg,商品名“里素劳”,主要用于念珠

关于化学性肝损伤的毒性物质介绍

  根据毒性的强弱,亲肝毒物可分为三类:  ①剧毒类:包括磷、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氯奈、丙烯醛等。  ②高毒类:砷、汞、锑、苯胺、氯仿、砷化氢、二甲基甲酰胺等。  ③低毒类二硝基酚、乙醛、有机磷、丙烯晴、铅等。一些亲肝毒物与其他非毒性化学物质结合,可增加毒性,如脂肪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能增

细胞毒性药物的特点

一类可有效杀伤免疫细胞并抑制其增殖的药物。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作用。

什么是细胞毒性药物?

一类可有效杀伤免疫细胞并抑制其增殖的药物。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致畸作用。即烷化剂(如环磷酰胺、氮芥等)。为抗肿瘤药物,它们的细胞毒作用主要在于烷化DNA分子中的鸟嘌呤或腺嘌呤等,引起单链断裂,双螺旋链交联,因而改变DNA的结构而损害其功能,妨碍R

细胞毒性药物的分类

①生物碱类:紫杉醇、长春瑞宾、多西他塞、羟基喜树碱。②代谢类:吉西他宾、阿糖胞苷、替加氟、甲氨蝶呤。③抗生素类:表柔比星、吡柔比星、伊达比星、丝裂霉素、米托蒽醌。④烷化剂类: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⑤铂剂类:顺铂、奥沙利铂。

青霉素的药物毒性介绍

  青霉素过敏  口服后吸收迅速,约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不显著,它的蛋白结合率为17%-20%,血消除半衰退期(t1/2)为1到1.3小时,服药后约24%-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6小时内46%-68%给药量以原型药自尿排出,尚有部分药物经过胆道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

减肥也要讲科学-不当或致脂肪肝

  “三月四月不减肥,五月六月徒伤悲。”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极为丰富物质的同时,也让人们承受了极大的压力。繁忙和营养过剩正悄悄改变着都市人的身材和体重,不少人都有了“啤酒肚”和“游泳圈”。天气逐渐变暖,减肥降重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禁食由于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减肥效果,受到不少人热捧。但专家却提

肝药物代谢功能试验的原理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甚至有一些药物仅在肝细胞进行代谢。通过检测药物的代谢变化情况,可评估肝细胞的代谢功能。

“药物导弹”巧治脂肪肝

  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方法,让激素药物只在肝脏发挥作用,从而安全有效地清除肝脏脂肪。  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智能”药物,该药物可安全有效地清除肝脏脂肪并预防血栓。其工作原理类似于特洛伊木马,通过一个巧妙的方法把药物进入到肝脏

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体会

药物诱导的肝损伤所涉及的药物范围广泛,临床表现类型多变,且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使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及管理变得尤为困难。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药物性肝损伤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86岁,因“尿黄1 周”于2016年10月26日以“肝功能异常”收入本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1 周前患者自觉

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

  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  (1)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①乳果糖(lactulose,β-半乳糖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素

JACC:关注抗癌药物的心脏毒性

         癌症治疗中,化疗和生物学靶向治疗都可能对患者心脏造成损害,甚至影响患者预后或死亡。抗癌药物的心脏毒性常常被临床医师忽视,并缺乏合适的监测及治疗。近期,《美国心脏病协会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心脏毒性生物标志物筛选的文章(JACC:肌钙蛋白I 和髓过氧化物酶或可预测心脏毒性),结果提

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操作

  (1)安瓿的操作  轻轻拍打安瓿将颈部和顶端的药物落于其底部 , 用酒精擦过安瓿的颈部 ; 打开安瓿时要用一块灭菌的纱布包绕着安瓿 ; 如果安瓿内是需要再溶解的干燥物质 ,应将溶媒沿安瓿壁慢慢加入以避免药物粉的散出 ; 最好使用带过滤网膜的针筒。  (2)小玻璃瓶操作  由于玻璃瓶中的气压会升高

相关知识

减肥药致肝坏死 药物性肝损伤莫忽视
药物性肝炎好转的表现有哪些
防止药物毒性措施有哪些 药物毒性预防攻略
药物过量可能导致哪些后果
药物摄入过量可能导致哪些影响
药物导致肝功能受损有哪些症状
哪些食物有助排毒养肝
正确认识中药对肝脏的毒副作用 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
药物性肝损伤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药物性肝
哪些食物多吃会变毒药

网址: 哪些药物可致肝毒性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6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