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饮食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糖分摄取”与“能量管理”成为了饮食领域的热点话题。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最经济实惠的能量来源,在日常饮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对于那些致力于减肥的人来说,合理调整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011.碳水化合物摄入与减肥
> 1.1.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通常,减肥者每日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适当减少至总能量摄入的40%-50%。以一个每日需1500千卡能量来维持减重的人为例,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控制在600-750千卡之间,换算成重量,大约为150-188克(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生4千卡能量)。但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标准,具体的摄入量还需根据个人的身体活动水平和代谢状况来灵活调整。
例如,对于那些经常参与高强度运动的减肥者来说,他们需要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确保运动时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避免因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而导致的运动能力下降和肌肉流失。然而,对于活动量较少的减肥者来说,他们则应更加严格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 1.2.碳水化合物的U型关联
此外,多项研究揭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现U型关联。若过度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大脑认知功能衰退、肌肉量减少以及新陈代谢速度降低。同时,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与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现U型关联。低碳水饮食模式可能引发大脑认知功能衰退、肌肉量减少以及新陈代谢速度降低的问题,而高碳水饮食则与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才是适宜的呢?
022.饮食建议与规范
> 2.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供了明确的建议。根据指南,成年人每日应摄取200-300克谷类食物,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以及薯类50-100克。这些薯类食物,如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藕、胡萝卜和南瓜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以作为主食的一部分进行替换。例如,用100克红薯替换25克大米,对于那些主食摄入量较大且正在减肥的人来说,这种替换方式既有助于适应低碳水饮食,又能带来强烈的饱腹感。
严格限制纯糖类食物的摄取
对于科学合理地控制糖分摄入,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出了明确的建议。指南指出,成年人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理想状态下最好不超过25克。这里的添加糖,主要是指食品加工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纯糖成分,如蔗糖、果葡糖浆等。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许多含糖饮料中还含有代糖成分。
> 2.2.精准调配营养素比例
限制能量平衡饮食,即每日减少500千卡能量的摄入,并非单纯的“饥饿节食”,而是依据营养素的精准配比,制定出一套科学的饮食方案。
以一位每日能量摄入量为1800-2000千卡的个体为例,在减重期间,其总能量摄入需控制在1300-1500千卡。当出现饥饿感时,可适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针对糖尿病患者,中国营养学会特别推出了“20份交换份模型”(以1800千卡为例),该模型充分融合了精准医学的理念,旨在帮助患者更科学地控制饮食。
> 2.3.烹饪与主食选择
带馅主食,如包子、饺子、馅饼和馄饨等,虽然小巧精致,但能量密度却相对较高。这类食物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摄入过量,因此对于正在减重的人群来说,建议减少食用这类带馅主食的频率。
以小笼包为例,一个25克重的小笼包就含有大约60千卡的能量。同样重量的其他带馅主食,如小包子和大包子,所含能量也分别达到85千卡和250千卡。由于其小巧的体积和快速的进食速度,人们在食用时往往难以察觉到饱腹感,从而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能量,不利于减重期间的体重控制。
在倡导健康饮食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了解碳水化合物的供能原理,合理使用代糖,还要遵循限制能量饮食的精准配餐原则。对于糖尿病患者,更是需要掌握糖尿病交换份的管理方法。但无论如何,关键在于遵循科学规律,实现饮食的智慧平衡,而非极端地“断糖绝碳”。在这个“能量过剩”与“营养失衡”并存的时代,学会与食物和谐相处,才是我们维持长期健康的关键所在。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科学饮食法: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实现健康减肥
不摄入碳水化合物减肥法
碳水化合物是健康饮食的敌人吗?如何科学摄入?
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少为宜,健康饮食有何法?
减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减肥一天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
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减肥更健康
低碳水饮食的真相: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少才健康?
减肥可以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有什么
减肥期间是否可以摄入碳水化合物
网址: 科学饮食法: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以实现健康减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0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