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体检报告时,你是否也曾因看到几个“↑↓”箭头而感到紧张?其实,有些被标记为“异常”的指标,可能不仅无需担忧,反而是健康的加分项!今天,我们就来揭秘那些让医生都为之称道的“好异常”。
低血压:如果没有头晕、胸闷等症状,低血压其实是好事。研究表明,收缩压在90mmHg以上、舒张压在60mmHg以上时,数值越低,心梗和脑梗的风险反而越低。
慢心率:心率越慢,寿命可能越长。理想的心率应在50次/分钟以上,且没有供血不足的表现。心率较低意味着你的身体更为健康,不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乙肝表面抗体升高:这并不意味着感染乙肝,反而可能是疫苗接种后的反应,或曾经感染后的康复表现。抗体的升高,意味着身体对病毒有了免疫力,这是好事,完全不必过度焦虑。
高密度脂蛋白(HDL)高:这被称为“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意味着心血管健康,箭头向上可安心。
除了这些“好异常”,我们在体检时也要关注不同年龄段的重点项目。
学龄儿童及青少年:重点关注生长发育和视力。 18-30岁:每1-2年检查一次,关注血压、血糖等常规项目。 30-40岁:每年体检,增加心血管、甲状腺等检查。 40-60岁:每年体检,特别关注骨密度、肿瘤标志物及消化系统健康。 60岁以上:每年体检,结合自身病史选择重点项目,特别是心脑血管和肿瘤筛查。在解读体检报告时,找到医生的解读部分,关注异常项目的建议。报告中的“+”表示阳性,“-”表示阴性,而“↑”和“↓”则分别表示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重要的是,不要自行解读,最好咨询专业医生,以免产生误解或过度担忧。体检是一项个性化的健康管理,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方案,才能让体检发挥最大效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