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王玉兰/张波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于4月30日颁发的《关于印发急诊医学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150号)文件,在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中,《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简称感控指标)共计12项,删除了2015年版13个指标中的4个指标,新增了3个指标,定义有变化的2个指标,细化了1个指标。
那么,对于2024版的感控指标,这些指标所包含的意义与内涵是什么?如何进行监测计算?如何落实,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为此,SIFIC团队组织了富有经验的感控专家对12个指标一一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这些指标的解读,对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有一定的启发。
指标十二: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HAIQI-IHDl-12)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是新增指标,说明血液透析患者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人群,医疗机构应对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开展监测,及时发现感染风险,从而更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
一、定义
血液透析患者新发生相关感染的例次数占同期血液透析总人数的比例。
二、计算公式
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血液透析患者新发生相关感染的例次数/同期血液透析总人数X100%。
三、指标说明
本指标中血液透析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本指标中相关感染是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和梅毒;各类型感染可分别统计。
四、指标意义
反映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相关感染情况。
五、血液透析相关指标监测要求
指标十二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属于新增指标,在《医院感染监测标准》WS/T312-2023也是新增监测项目,在规范性附录G、H中有监测要求。
1.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
监测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包括口服、肌注和静脉使用所有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血培养阳性和血管通路部位出现脓液、发红或肿胀加剧 3 类,包括以下监测数据:
2.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监测主要是对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筛查及复查,监测病原体主要包括 HBV、HCV、HIV、梅毒螺旋体,统计每年此四类传染病标志物检验完成率及阳转率,包括以下监测数据:
六、为什么对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质量控制?近几年安徽省淮南东方医院、陕西镇安、青岛城阳等血液透析感染事件无不给社会、医院、医务人员带来伤害,事件的发生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来自授课专家的图片)。
相关知识
年会笔记丨乔甫:血液透析相关事件监测及防控
有关血液透析的相关问答
全面解析血液检测报告:深入解读各项指标含义与异常情况
血液透析相关监测标准
与肥胖相关分析指标解读
深度丨肠道功能健康评估指标解读
透析人生: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人工智能体检报告全方位指标解读与深度分析:全面解析健数据背后的秘密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4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附解读
健康十个关键指标解析与自我评估
网址: 2024版感控指标解读丨指标十二: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解析 ... ...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