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欣娟:专科护士培养迎来“二十芳华”了
二十年来,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成效如何?未来如何发展?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以满足重大疾病、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在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中,专科护士培养是一个重要抓手。自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香港危重症护士协会联合举办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开启中国内地专科护士培训先河至今年,专科护士培养已走过20年。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探索了哪些路径,收获哪些成效,未来的路怎样走?带着这些问题,健康报专访了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 吴欣娟
健康报:什么是专科护士?如何看待专科护士的作用?
吴欣娟:专科护士是指具备相应资质,经过专科培训取得资格认证,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能够提供高水平护理实践的人员。
专科护理的发展是护理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是护士的重要价值体现。2005年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在保证临床基础护理质量的基础上,要以提高临床若干专科领域的护理技术水平为着力点,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促进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2016年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专科护士是护理学专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社会、患者及专业等不同层面,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的专业地位,促进了护士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
健康报:请您介绍下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情况,目前已覆盖哪些专科,有多少专科护士?
吴欣娟:我国内地专科护士培养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有专家相继提出发展专科护理,培养专科护士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末,有文献报道专科护士的相关内容。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香港危重症护士协会联合举办“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开启了中国内地专科护士培训的先河。
2007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对临床护理技术性较强的重症监护护士、手术室护士、急诊护士、器官移植专业护士和肿瘤专业护士等5个专科护理领域的护士培训进行指导和规范。随后,全国各地大力开展专科护士的培养,专科护理开始蓬勃发展。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选择部分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逐步发展专科护士队伍,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明确专科护士准入条件、培训要求、工作职责及服务范畴。
此后,中华护理学会不断探索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拓展专科培训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专科护理人才。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区、市)护理学会结合地域特色及专科优势,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专科护士培训项目。
截至目前,中华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已覆盖28个专科领域——重症、急诊急救、老年护理、手术室、麻醉科、肿瘤、血液净化、呼吸、心血管、糖尿病、消化科、中医护理治疗、精神卫生、营养支持、伤口造口失禁、骨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产科、助产、新生儿、儿科、口腔、康复、安宁疗护、传染病、静脉治疗、消毒供应,累计培养专科护士近2.7万余名。
健康报:在培养专科护士方面,我国探索了哪些途径?
吴欣娟: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养以各级护理学会自主开展为主,还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学会自主或联合开展培养,以及与国外医疗机构联合培养等途径。
在专科护士培养方面,中华护理学会围绕“加强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提升护士专业水平和专科服务能力”进行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努力打造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专科护士培训体系。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拓展专科领域,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针对专科护士需求越来越大的实际,中华护理学会积极拓展临床相对急需、发展相对成熟的专科领域,开展专科护士培训项目。仅2021年一年,就培养专科护士7000余名。
了解培训现状,开展专科培训全国调研。2018年,为了解我国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中华护理学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样本调研。调研发现,专科护士培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权威的培训认证机构,准入标准、课程结构及教材有待进一步统一,临床教学基地和师资的管理有待加强等。在此基础上,从2019年开始,中华护理学会围绕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开展了很多相关工作。
统筹优质资源,规范专科护士培训管理。在制度方面,制订专科护士培训管理规定,针对实施过程的关键节点,规范了“申报—筹备—开班—总结”的各阶段具体要求及管理流程;制订临床教学基地管理要求、评审标准及考核评价方案,加强基地培训质量的监管。
在教材方面,中华护理学会结合“专科护士胜任力培养”,制订了通科培训大纲及专科培训大纲基本框架,并组织专业委员会编写各领域专科护士培训大纲。2021年,第一版《专科护士培训大纲》正式出版;今年,第二版已撰写完成,内容涵盖所有已开展的专科护士培训项目。
在课程方面,中华护理学会不断地探索继续教育培训新模式,邀请知名专家录制精品课程,实现通科与专科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践相融合;积极开发培训管理系统,建立专科护士和师资信息库,实现报名、学习、评价的全流程一体化动态管理。
在基地方面,每年定期开展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的申报与评审工作。2019年,京外临床教学基地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依托各省(区、市)护理学会,全面开展京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实地评审,择优推荐,最终确定了282家医院的660个京外临床教学建设基地。为了有效地促进全国临床教学基地同质化发展,基地医院构建并实施“护理部—专科基地—护理单元”三级管理架构,开展“学会—专业委员会—基地医院”三级培训,制订基于“大纲—医院特色—个性需求”的三级带教计划。
在师资管理方面,2021年,中华护理学会启动专科护士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计划3年内实现临床师资培训全覆盖。
健康报:对于今后的专科护士培养,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吴欣娟:目前,我国内地尚处于初级专科护士培养阶段。随着护士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对专科护士的不同需求,未来我们需要积极探索专科护士的分层培训与使用,明确专科护士职业发展路径,建立不同层级专科护士的进阶制度,拓展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模式,使专科护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学科引领作用。
同时,还应结合国家战略发展中重点强调的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急危重症护理、母婴护理等专科领域,加大培养力度,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由于目前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机构众多,缺乏权威机构授权,准入标准、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师资选拔均由培训机构自主制订,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专科护士队伍水平存在差距。因此,我国应依托有关部门,建立权威培训和认证机构,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再认证工作,使专科护士培养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来源:健康报护理频道
封面图由璧山区人民医院胡悦建提供,图文无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