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作为最常见的主食之一
重阳节将至,江浙沪地区
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不仅孩子爱吃,甜香的糯米糕也
深得老年人的喜爱
传统中国美食
糯米
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孙思邈
在中国医学古籍中写道:
糯米可以“健脾养胃”
可消化内科的医生却常常嘱咐我们:
糯米不易消化,消化能力不好的人要少吃
到底糯米能不能多吃?老年人又该如何食用呢?
01
糯米为啥不易消化?
淀粉分直链和支链两种,我们平时吃的大米是直链淀粉,而糯米大多是支链淀粉。人体摄入的食物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成为我们身体的组成成分,而消化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酶。淀粉的消化需要淀粉酶的参与,这种酶存在于口腔与小肠,胃里却没有。
一般大家理解的“消化”通常在胃里进行,但胃几乎不会消化糯米,只能通过蠕动尽可能地将它机械性磨碎,并推入小肠,促进下一阶段的消化吸收。
因此,如果摄入太多的糯米食物,容易导致胃动力减弱,产生“沉胃”的感觉。而且由于糯米中的支链淀粉比较多,人体中的酶水解支链淀粉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容易出现腹胀的临床症状。
02
啥样的糯米难消化?
糯米在加热状态下,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只要将糯米打散、煮烂,就很容易消化,例如热的糯米粥。而一旦糯米放凉之后,黏性和韧性上升,很难把它嚼烂,胃的蠕动也难以将它碾碎,在小肠中,由于黏度作用,消化酶也难与糯米团“紧密接触”,减慢其在消化道前移的速度,此时就变得难消化了。那些经过捶打的糯米团,质地紧密,黏度和韧性过大,在胃里无论怎样“揉搓”,都难以变成细碎状态,即古书记载的所谓“三十里的筱面,四十里的糕”。
如果凉糯米再添加上猪油,那就难消化了,黏韧食物本来就很难嚼烂揉碎,与遇冷凝固的饱和脂肪互相包裹,在胃肠里更难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例如在江浙一带很受欢迎的猪肉汤圆、蛋黄肉粽、大肉粽等。
国内外的实验结果发现,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餐后血糖、胰岛素反应更高。刚出锅的热糯米饭,血糖反应高于普通粳米。但有些糖尿病病人通常胃口很好,吃嘛嘛香,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血糖的急剧升高,这种激烈的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大忌。
03
如何健康地吃糯米?
除了上文提到的,将糯米煮成软烂热乎的糯米粥以外,总体而言,吃糯米类的食物需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讲究方式、少量进食。
01
刚煮好还是热乎乎的、不含高油脂的糯米食物并不难消化,但血糖反应非常高,消化能力较差的人、患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大量食用。如果特别嘴馋,建议趁热吃,而且应当少吃,细嚼慢咽。冷的糯米食物,特别是混有大量脂肪内馅的糯米食相对较难消化,尽量不要吃。
02
对于消化能力强的人来说,即便是冷糯米食品。如果真想吃,就少吃些,也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后果。
03
老年人进入高龄后,牙齿松动、磨损、脱落,摄入的食物不能很好磨碎,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荷,而且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退化,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减弱,所以吃糯米食物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如果同时再受凉、喝冷的,极易导致急性肠炎的发生。为此,老年人的饮食应以细软、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食物为宜,像糯米食物还是尽量少吃、慢吃。
04
如果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话,可以服用一些消化酶制剂或者促胃动力药物帮助消化。
05
不少口味的粽子里包含有肉馅也有甜馅,有肉粽也有红枣粽,所以吃东西还是要细嚼慢咽,专心咀嚼,吃红枣粽子千万记得吐枣核!一旦怀疑枣核嵌顿在食管,尽早去医院,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