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秋刺瓜,这一传统风味的黄瓜新品种,不仅种植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出色,无论是保护地还是露地,都能茁壮成长,四季上市。其口感清甜,瓜香四溢,深受老北京市民的青睐。
北京春秋刺瓜,这一备受瞩目的黄瓜新品种,究竟是何方神圣?它的美味之处在哪里?又该如何得心应手地种植,以确保其茁壮成长、四季供应呢?接下来,我们将为您逐一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北京春秋刺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种植适应性,成为了市场上的新宠。其清甜的瓜香,让人回味无穷;而广泛的种植范围,无论是保护地还是露地,都能见到其蓬勃生长的身影。这一品种的抗病能力同样不容小觑,确保了其稳健的产量与品质。
植株生长旺盛,呈现蔓生状态。其叶片小巧,色泽浅绿。主蔓上结出的黄瓜,第一朵雌花通常出现在第7至8节位置。瓜条呈长棒状,长度约25至30厘米,直径2.5至3厘米。其表皮上稀疏地分布着一些小瓜刺,增添了几分可爱。果肉色泽浅绿,这正是当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心黄瓜特征。品尝一口,黄瓜的清香扑鼻而来,口感极佳,让人陶醉其中。单个黄瓜的重量维持在160至180克之间,品质上乘。此外,该品种黄瓜抗病力强,采收期长,属于中晚熟类型。它虽然耐热但抗寒性稍弱,因此最适合在春秋两季的保护地或夏秋季节的露地进行种植。每亩产量高达3000至4000千克,既美味又高产,实在令人称道。
每年春季,从3月中旬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新鲜的春秋刺瓜陆续上市,供人品尝。无论是炒、凉拌、煮汤还是直接蘸酱,其味道都鲜美无比,营养丰富,健康又美味。在种植管理上,茬口安排是关键,合理的茬口安排能够确保刺瓜的顺利生长和高产优质。
2
育苗
(1)种子温汤消毒与浸种
采用温汤浸种方式,可有效杀灭种子携带的病菌。具体操作时,需准备洁净的陶瓷盆或泥瓦盆(避免使用铁盆和塑料盆),注入种子体积4-5倍的55-56℃温水(注意水温以温度计为准,2份开水兑1份凉水),将种子投入后,用木棍或竹竿沿同一方向匀速搅拌,保持50℃以上的恒温20分钟。期间,需不断搅拌并更换恒温水以保持温度。待水温降至30℃左右时,继续浸泡4-6小时,随后捞出种子,用温清水多次洗净。
(2)催芽
浸种后的种子需用湿纱布或棉布包好,置于28-30℃环境中催芽。最佳方式是放入恒温恒湿种子催芽箱中,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芽整齐度。当部分种子开始露白时,白天温度仍维持在28-30℃,而夜间温度可降至15℃左右。在此期间,需每隔5小时拣芽一次,并将芽苗存于5℃条件下。当芽苗数量足够时,即可进行播种。
(3)基质准备
①穴盘基质育苗
采用50穴的塑料穴盘,基质以2份草炭和1份蛭石混合,并加入适量氮磷钾复混肥和优质有机肥。也可选择市场上配制好的育苗基质。混合均匀后装盘,即可进行播种。
②营养钵育苗
早春茬可选择适当规格的营养钵,并选用质量可靠的育苗基质。基质可自行配制,取自前茬种植葱蒜类蔬菜的疏松、肥沃园田土,加入适量草炭和有机肥,以及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混合均匀后堆积并覆盖塑料薄膜封闭3-5天,再晾晒5-7天即可装钵播种。
(4)播种
接下来即可进行播种操作。
播种前,需确保穴盘、营养钵或营养块已充分浇水,并等待6-7小时后再进行播种。对于营养钵或穴盘育苗,应用手指在播种穴中央轻按约1厘米深,形成适宜的播种坑,然后将种芽向下平放,并覆盖适当的蛭石或细潮土。覆盖土的厚度应控制在1-1.5厘米左右,待60%的幼芽拱土时,再覆盖一层薄土,厚度约为0.2厘米,以防止幼苗“戴帽”出土。
接下来是苗期管理,关键在于控制适宜的温度、光照和通风条件。出苗前,地温应保持在18-24℃,气温则在25-30℃范围内。在幼苗期,需要特别关注温度控制,避免幼苗徒长。白天温度控制在23-30℃,夜间则为15-18℃,地温约20℃。此外,光照也是影响黄瓜幼苗雌花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光照条件。通风方面,原则是在晴好天气时早放风、大放风、延长放风时间,以确保空气流通。
在病害防治方面,苗期主要需防范猝倒病和立枯病。预防措施包括防止高温高湿环境,及时揭膜炼苗、通风换气,严格控制温湿度,并注意浇水适量。一旦发现病弱苗,应立即拔除并销毁或深埋,同时对染病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是壮苗标准,这关系到后续黄瓜的生长和产量。在苗期管理得当的情况下,壮苗应具备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浓绿等特点。
经过适宜的苗期管理,黄瓜苗在日历苗龄达到30-40天后,应展现出健康的生长状态。此时,它们的株高约为15-18厘米,茎粗达到0.6厘米,下胚轴长为4-5厘米。在春季,幼苗发展出3叶1心的茂盛景象,而在秋季,则为2叶1心。叶片呈现深绿色,子叶完整无损,根系发达,且无病虫害的迹象。
3
棚室清洁与消毒
(1) 棚室清洁
在黄瓜种植前,必须彻底清洁棚室。移除前茬作物的残株、烂叶和杂草,并运至远离棚室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如高温消毒或臭氧处理。同时,也要清理棚外的杂草,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2) 棚室消毒
消毒是确保黄瓜健康生长的关键步骤。每亩地可使用2-3千克硫磺粉和0.25千克敌敌畏,与适量锯末混合后,在棚室内分堆暗火点燃,进行一昼夜的密闭熏蒸。同时,将应用的农具也放入棚内一同熏蒸消毒。
4
整地施肥
(1) 施入底肥
在整地前,应充分腐熟并细碎优质有机肥,每亩施用5000千克作为底肥。未腐熟的有机肥不仅无法及时提供养分,还可能造成作物生长问题,如沤根和地下害虫危害,因此必须确保有机肥已充分腐熟。若有机肥源不足,可选择生物有机肥,如内蒙苏尼特旗所产羊粪生物有机肥,每亩用量3000千克。底肥的总量中,三分之二在耕地前铺施,其余三分之一在做畦时沟施。
(2) 深耕细整土地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在铺施底肥后,使用深耕机械进行翻耕,确保耕深达到30厘米以上。对于棚室四边和水管旁机械耕不到的地方,应人工翻耕,以保证整地质量。耕耘后,将地块整平至疏松、细碎、平整的标准,以满足黄瓜对土壤耕耘质量的高要求。
(3) 起垄做畦
根据灌溉方式的不同,可以选择台式高畦或瓦垄高畦。对于具有滴灌条件的棚室,建议做成台式高畦;而采用膜下沟灌或沟灌的棚室,则适合做成瓦垄高畦。按照140-150厘米的间距做畦,畦面宽70-80厘米,畦沟宽70厘米,畦面高出地面20厘米。在早春季节,畦面可覆盖银灰色地膜以保温保湿。
5
定植
(1) 幼苗准备
在定植前,需要做好幼苗的准备工作。确保幼苗健康、无病虫害,并按照适宜的密度进行定植。同时,也要注意定植时的天气状况和后续的管理措施,以确保黄瓜能够顺利生长并结出优质的果实。
(1) 栽培环境调控
在黄瓜的田间管理过程中,关键要对温度、光照和室内相对湿度进行科学调控。通过这些措施,为黄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① 温度管理
在早春季节,需要采取防寒措施,确保黄瓜不受低温影响;而在夏秋季,则要做好降温工作,防止高温对黄瓜造成伤害。
在黄瓜定植后的缓苗期,应保持白天温度在28-30℃,晚上不低于18℃,以确保黄瓜能够顺利缓苗。缓苗后,采用四段温度管理法,即8时至14时保持25-30℃,14时至日落时降至26-20℃,日落至24时回升至18-20℃,24时至日出维持在15-16℃。同时,要注意地温的管理,保持地温在15-25℃的适宜范围内。
温度的调控主要通过揭盖保温被和调节风口来实现。根据天气和黄瓜的生长情况,灵活调整保温被的揭盖时间和风口的大小,确保黄瓜生长在最佳的温度环境中。
② 光照管理
光照是黄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棚膜的清洁透明度,确保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到黄瓜植株上。同时,可以利用反光幕等设施来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提高黄瓜的光合作用效率。通过科学的光照管理措施,促进黄瓜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优质。
采用透光性出色的流滴消雾功能膜,条件允许时优选PO膜或PEP膜。冬季需定期清扫和刷洗棚膜,同时在后墙及两侧墙挂设反光膜,以增强光照强度。夏季则在11时至15时于棚顶覆盖遮阳网,以降温并降低光照强度。
(2) 水分管理
蹲苗期结束后,需控制浇水以促进根系生长,通常持续10-12天。当“龙头”(生长点)变黑且幼瓜长至6厘米左右时,应结束蹲苗并开始浇水和追肥。
结瓜期应确保均衡供水,采用小水勤浇方法,避免大水漫灌导致地温下降。建议使用滴灌节水灌溉,每次浇5-10方水,每隔2-3天浇一次,以满足植株和结瓜的水分需求。普通灌溉则需根据天气、土壤和植株生长情况来确定浇水量和间隔。冬季宜采用膜下暗灌,每10天左右浇一次水,并注意通风排湿。
(3) 科学追肥
常规浇水时,遵循“少吃多餐”原则。蹲苗期结束幼瓜开始膨大时,可通过开沟或开穴方式每亩追施60-80千克腐熟麻渣或花生饼,并及时浇水。之后在采瓜期,每隔10-12天随水追施一次氮磷钾含量为15%的有机液肥,每亩用量10-12千克。滴灌浇水时,采用水肥一体化方法,每5-7天追施一次氮磷钾含量15%的有机液体或水溶性有机肥料,每次每亩用量6-8千克。此外,在结瓜期还可随水或喷淋施用生物菌肥,如平安福液体生物菌肥,每次用量0.5升或多喷500倍液于根部。
④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是一种高效施肥方法,能迅速为黄瓜补充营养。建议每7-10天进行一次,可选的肥料包括500倍液含氨基酸水溶肥(如禾命源改进品质型),或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与0.5%浓度的尿素溶液混合液。请注意,磷酸二氢钾需用60℃左右温水溶解并充分搅拌后,再倒入喷雾器中,并确保喷施在叶片背面以利于吸收。此外,雷力2000及其他腐植酸、氨基酸类液体肥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4) 植株调整
合理调整黄瓜植株对于获得优质高产至关重要。推荐使用银灰色塑料绳吊蔓,不仅便于管理,还能驱避蚜虫等害虫。在生长过程中,应定期摘除下部老叶,并调整蔓茎方向,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一般建议每7天左右进行一次引蔓、去老叶和落秧等操作。
(5) 二氧化碳施肥
保护地秋冬茬和早春茬黄瓜生产中,二氧化碳浓度常常不足。通过增施二氧化碳,可以强化光合作用,使植株更健壮,减少病害,延长采收期,并显著提高黄瓜品质和产量。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吊袋法施用二氧化碳气肥,在幼瓜开始膨大时,每亩悬挂20袋即可。
(6) 适时采收
黄瓜的采收时机要掌握得当,避免过度成熟导致品质下降。通常,在雌花开花后6-10天,花色已呈枯黄色,瓜条长度达到25-30厘米时,便是最佳的采收时机。冬季遇连阴天或低温天气时,应适当提前采收以防植株衰弱或感病。采收应在早晨进行,用剪刀剪断瓜柄,并注意轻拿轻放以保持商品完整性。采收后的黄瓜需进行修整、分级和包装,不能及时出售的应进行预冷处理并调控适宜的贮存温度。
病虫害防治
黄瓜常遇到的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而虫害则主要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在防治上,我们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综合运用农业防治措施如高畦栽培、清洁田园、合理轮作和平衡施肥等,同时结合物理防治方法如防虫网、黄板和蓝板等,以及生态防治手段如温湿调控和高温焖棚等,来消除病虫害的根源,防止其蔓延。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调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虫点片,应立即进行防治。在药剂选择上,我们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对于绿色食品生产,可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安全用量和安全间隔期使用,同时严禁使用剧毒农药。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我们也有相应的防治方法。例如,对于霜霉病,我们可以通过避免低温高湿的生长环境、加强通风换气等措施来预防,一旦发病,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氨基寡糖素、蛇床子素等进行防治。对于细菌性角斑病,有机食品生产可以选择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而绿色食品生产则可以使用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或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等喷雾防治。对于白粉病,有机食品生产可以选用大黄素甲醚进行喷雾防治,绿色食品生产则可以使用世高水分散颗粒剂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同样,对于蚜虫等虫害,我们也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以及在必要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黄瓜的病虫害,确保黄瓜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优质。
在黄瓜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在风口和门口安装防虫网,以阻隔外部虫害的进入。同时,在保护地设施内悬挂40×25厘米规格的黄板20-30块,利用其诱杀成虫,进一步减少虫害。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我们也有相应的防治方法。例如,对于蚜虫等虫害,除了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外,还可以在必要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对于白粉虱和烟粉虱,除了安装防虫网和黄板诱杀外,还可以释放天敌来降低其密度。在防治药剂方面,有机食品生产可以选择生物农药如生物肥皂和矿物油进行喷雾防治,而绿色食品生产则可以使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联苯菊酯3000倍液混合喷雾,或用25%阿克泰水分散剂3000液进行防治。
此外,对于斑潜蝇的防治,有机食品生产可以选用生物农药如1%印楝素600倍液或7.5%鱼藤酮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绿色食品生产则可以选择40%绿菜宝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虫螨克乳油2000-2500倍液进行防治。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黄瓜的病虫害,确保黄瓜的健康生长和高产优质。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密刺黄瓜品种辨析:无刺黄瓜与有刺黄瓜的区别详解
保护地和露地兼用型黄瓜—京研春秋绿2号
黄瓜的品种包括哪些
黄瓜有几种 黄瓜的品种介绍
黄瓜有哪些新品种?
水果型黄瓜新品种
秋黄瓜的10个品种介绍
黄瓜品种介绍,平时吃的黄瓜其实好多品种,一起来看看吧
黄瓜的品种介绍
哪些黄瓜品种适合夏秋种植
网址: 北京春秋刺瓜——传统风味的黄瓜新品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