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是癌症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的系统性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难度、消除潜在转移灶,同时通过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为后续方案调整提供依据。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生存期,并可能为部分患者争取保器官的机会。

新辅助治疗属于局部进展期癌症

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适用于肿瘤

体积较大、侵犯周围组织或存在高风险转移的病例。通过术前干预,可达到以下效果:

缩小原发肿瘤:降低手术切除范围,提高根治性切除概率(如乳腺癌保乳手术)。 1.消灭微转移灶:早期控制可能存在的远处微小转移,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2.评估治疗敏感性: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如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判断药物疗效,指导术后辅助治疗。 3.

新辅助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分子特征等综合评估:

常见适应症:局部晚期乳腺癌、直肠癌

、食管癌

、肺癌

(如III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肉瘤

等。 适用条件: 肿瘤体积大或位置特殊,直接手术难度高。 病理类型对化疗/放疗

敏感(如HER2阳性乳腺癌、直肠腺癌)。 需通过术前治疗观察肿瘤生物学行为(如对药物的反应性)。 化疗

:最常用方案,如乳腺癌

的蒽环类+紫杉类方案。 1.放疗:多用于直肠癌、食管癌的局部控制。 2.靶向治疗

与免疫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ALK)或PD-L1高表达的肿瘤。 3.联合治疗:化疗+靶向(如HER2阳性乳腺癌)、放化疗同步(如直肠癌)等。 4.优势局限性提高手术切除率可能延迟手术时机,增加耐药风险延长无进展生存期部分患者对新辅助治疗不敏感为保器官提供可能需承担治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脏器损伤)影像学评估:通过MRI、PET-CT等判断肿瘤缩小程度。 1.病理评估:术后标本检测pCR(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率高提示预后较好。 2.手术窗口期:通常在治疗结束后4-6周进行,需平衡患者身体恢复与肿瘤进展风险。 3.严格依从治疗计划:按时完成周期治疗,避免中途中断影响疗效。 关注副作用管理:如化疗引起的恶心、白细胞减少,需及时对症处理。 多学科协作:需由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多团队共同制定方案。

新辅助治疗是癌症精准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术前系统性干预改善患者预后。但具体方案需个体化制定,需权衡疗效与风险,且治疗后仍需规范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才能实现最佳长期生存获益。

相关知识

什么是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区别
肺癌围手术期“新辅助治疗+手术+辅助治疗”方案
新辅助治疗与康复治疗的协同效应
刘连新教授:肝癌术后辅助治疗及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热点问题
辅助治疗和治疗的区别
什么是辅助疗法和新辅助疗法
动物辅助治疗
李南林教授:新辅助治疗 个体化治疗的决策平台
辅助治疗和一线治疗区别
新辅助免疫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

网址: 新辅助治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