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手上总是出现一些奇怪的小变化?有时候是指甲变形,有时候是手心发黄,还有的人手背上的血管变得很明显。这些“小毛病”,你可能没放在心上,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就在上个月,李叔的亲身经历却提醒了我:有些细节,真的不能忽视。
真实经历:手部“小信号”,差点忽视的大问题
李叔今年52岁,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广”,平时喜欢喝点小酒,菜也离不开油腻。最近几个月,家人发现他总是手痒,偶尔还抱怨指甲有点变形,手掌发黄。他自己觉得没啥,反正干点家务、拿点重物,手出点问题也正常。
直到有一天,李叔突然觉得特别疲惫,连爬楼梯都喘得厉害。家里人赶紧陪他去医院做了个全面体检,没想到医生看了一眼他的手掌和指甲后,立刻让他查肝功能。最后查出来,李叔的肝脏已经有了早期病变,幸好发现及时,没有拖成大问题。“要不是家人非拉着我去医院,这种小毛病我还真不当回事儿!”为什么肝脏出问题,手上会先出现一些“小动作”呢?其实,这跟肝脏的工作原理有关。
肝脏就像人体这座超级“大工厂”,作用可大啦!它不仅日夜操劳负责代谢、解毒,还操心着激素合成、营养储存等重要大事,对咱身体运转太关键啦。一旦肝脏出了问题,毒素排不出去、激素代谢异常,最容易在血液循环丰富的部位——比如手——上显现出来。
手掌发红或发黄。正常情况下,手掌颜色偏粉。如果发现手掌变得异常红或黄,尤其是大鱼际(大拇指根部)颜色特别明显,可能提示肝脏代谢出了问题,胆红素升高。
指甲出现竖纹或变形。指甲本来是光滑的,但如果经常出现竖纹、变脆、易断,或者甚至有轻微凹陷,有时候是肝功能下降影响了蛋白质代谢。
手背血管变粗或蜘蛛痣。有些人手背血管特别明显,或者出现像小红点一样的“蜘蛛痣”,这可能是肝脏慢性损伤后,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
手部容易瘙痒或皮肤变粗糙。如果经常无缘无故手痒,或者皮肤变粗糙、脱屑,甚至抓破皮都不见好转,除了皮肤病,也要考虑肝脏排毒功能变差。别小瞧了身上出现的这些信号,它们看似平平无奇、毫不起眼,实则可能是身体在暗戳戳地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别把它们当成小事忽略。
肝脏出问题,饮食是“罪魁祸首”之一。那么,肝脏为啥这么容易“闹脾气”?其实啊,饮食习惯在健康领域那可是重中之重。它宛如一把关键钥匙,直接影响着身体状态,说白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而言真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油腻、重口味、高热量饮食。肝脏每天都要处理我们吃下去的脂肪、蛋白、各种添加剂。长期过量摄入大鱼大肉、烧烤、腌制及油炸等高脂高盐食物,肝脏会不堪重负。长此以往,脂肪肝、肝炎等会悄然来袭,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肝硬化。
爱喝酒。很多人有“无酒不成席”的习惯,其实酒精99%要靠肝脏来分解。喝多了,肝细胞会被毒素慢慢损伤,时间久了,容易“酒精性肝病”。很多人常常忽视蔬果与杂粮的摄入。可得记着啊,新鲜蔬果里维生素、抗氧化物满满当当的。这些对肝细胞修复那可是好处多多,千万别不当回事儿,得重视起来。倘若长期处于营养失衡、关键物质缺乏的状态,肝脏就如同失去“能量补给”,其自我修复能力会逐渐变差,健康隐患也随之而来。
实际上,肝脏本身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宛如坚韧的卫士。可若总是无节制地消耗它,过度透支其能量,肝脏也终会不堪重负,健康亮起红灯。这里有几个简单实用的小建议:少油少酒,多蔬果。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高脂高糖的加工食品。饮酒要适量,最好能戒就戒。保持良好作息,不熬夜。家人们注意啦,每晚11点到凌晨3点可是肝脏的“自我修复”黄金档,这时候它就像开启了高效养护模式,可得让肝脏好好“休整”呀。若经常熬夜,就如同强迫它持续“加班”,肝脏健康恐受威胁。
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肥胖也是肝脏大敌,适量运动有助于代谢脂肪,降低脂肪肝风险。定期体检,别嫌麻烦。尤其是40岁以后,每年查一次肝功能、B超,如果家族有肝病史,更要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时候,肝脏的问题早期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症状。正因为这样,手上的这些“小信号”才更值得你留意。别等身体“拉响警报”了,才追悔莫及。家人、朋友看到这篇文章,不妨也帮着互相提醒一下。健康这事儿,真的不怕麻烦,就怕拖延。你身边有这样的信号吗?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吧?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关心的人,让大家一起远离肝脏的“小麻烦”!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通过手或能辨别肝脏健康,若没有这4个表现,说明肝脏或还不错
经常“放屁”是肝不好吗?医生提醒:放屁多,或与4个原因有关
4个信号提醒你肾脏不好
肝脏健康信号:眼袋和指甲变化如何提醒你注意身体问题 留意手脚6变化
肝脏积毒指甲上有信号 全面认识肝脏受损表征
肝脏不好颜值变垮?四个信号告诉你肝脏健康需注意
身上发痒一查竟是肝癌?4种表现当心是肝脏求救信号
提醒 肝脏有毒的四大危险征兆
3.18日全国爱肝日:医生提醒 4个坏习惯会让肝脏受损
早上是养肝黄金期,医生建议:多吃这4种食物,肝脏或可能更健康
网址: 医生提醒:手上有这4个信号,或和肝脏健康有关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7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