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端午上千年的养生智慧 花3分钟看看粽子不白吃端午

端午上千年的养生智慧 花3分钟看看粽子不白吃端午

今·日·端·午

今天小生就给大家讲讲粽子,讲讲这传统的东西里包含着怎样的养生智慧。

一枚粽子穿越历史长河发展至今,你对它了解多少?

粽子最初是用来干嘛的?

投到江里喂鱼,免得江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这,就是古人纪念屈原的方式。

最早,粽子还不是这个叫法,而是叫“筒粽”,因为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后来到了汉代,据说有个长沙人做了个梦,梦里一个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再纪念屈原呐,可别投筒粽啦,这些筒粽都被江里的蛟龙偷去啦!我给你们支个招哈,蛟龙最怕艾叶和五色丝线,这样,你们以后就用这两样东西包粽子吧。”

就这样,才有了后来的用艾叶或竹叶、荷叶包粽子。

那么为啥这三种叶片当选为包粽子的材料呢?难道仅仅是为了驱赶蛟龙?古人可没那么天真。这里面就道出了端午的养生智慧。

鲜艾叶

它能当选的必杀技是驱蚊杀菌,谁让人家有体香呢,谁让人家这体香还不一般呢,鲜艾叶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什么金黄色葡萄球菌啦、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啦、大肠杆菌啦,消灭它们通通通不在话下!

竹叶荷叶

日常注重养生的朋友都了解,作为中药,清热、解毒、利尿、消食、健胃是它们俩的看家本领。不仅如此,用竹叶或荷叶包粽子,还能降低粽子的黏腻,使人体更好地吸收粽子的营养成分。

纪念与养生相结合,如此的良苦用心,这是古人智慧的彰显,更是我们传承的意义之所在。

在习俗中,农历五月是恶月,又称“毒月”。因为端午节后,很快会进入梅雨季节,蚊虫滋生、天气潮湿闷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很容易生病。为了安度暑日,除了吃粽子之外,人们还会在香荷包里放一些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川穹、香附等中草药,芳香开窍。所以说端午这天,吃粽子、插艾草、戴香囊的习俗,那都有科学道理的。

小生觉得吧,像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虽然我们庆祝、纪念的方式越来越花样百出了,但唯独对传统本身的认识和老祖宗让我们传承下来的文化,在认识和发展上都少了那么一丢丢。其实,传统的端午习俗切合了许多保健常识,多多学习,多多传承,对我们的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附:粽子成长记

大家好,我就是人见人爱的香粽一枚,你们口口声声说爱我,但你们一点也不了解我!现在就随我穿越回古代,看看我的成长历程吧!

春秋时期,你可以叫我“角黍”或者“筒粽”。用茭白叶包黍米做成的就是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就是筒粽,是不是很好区分?

东汉末年,你可以叫我“水粽”。因为人们开始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再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再把我煮熟。

晋代,你就得叫我“益智粽”。因为我的地位升高了,人们把我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啦,除了糯米之外,人们还往我身体里添加中药益智仁,所以我就有了这个高大上的名字。

南北朝时期,打这往后,我就是有头有脸的粽子啦!因为我成了人们交往的礼品,我是红人啦!不仅如此,人们还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添加肉啊、板栗啊、红枣啊、赤豆啊,让我也变得更加有“内涵”,我更受欢迎啦!

唐代,我有个霸气的名字——大唐粽子。怎么样?有木有皇家御用的赶脚?我觉得自己投上都带着光环呢!这时候,人们用的米“白莹如玉”;这时候,我的样子有锥形的、菱形的,像杨贵妃那般美丽诱人。

宋朝时,你可以叫我“蜜饯粽”。人们开始给我添加各种各样的水果,诗人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就是写给这时的我的。我还进了时尚圈,你能在大街上看到我摆各种造型为自己代言。吃粽子,成了一种时尚。

元、明时期,我从里到外都不一样了,我的外衣也不再是单一的菰叶,还有箬叶、芦苇等,人们还给我添加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让我能多元化发展。

到了现代,你们都知道啦,每到端午,我都是耀眼的明星。

就喜欢你们吃粽子时有文化的样子,

各位亲,

你家那嘎哒吃的粽子长啥样?

文章来源:生修堂公众平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端午节如何吃粽子才健康?
浓情端午 “粽”享安康
健康科普丨端午吃粽子 养生有讲究
粽香之外:探寻端午节美食中的文化密码与生命智慧
端午黄酒的千年故事
端午与女性的关系 端午女性花草来养生
端午节的传统美食:粽子
端午吃粽子 巧搭永不胖
端午必吃5宝,舌尖上的养生仪式感
【积医科普】“粽”情端午话营养

网址: 端午上千年的养生智慧 花3分钟看看粽子不白吃端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