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懂粽叶”的人

“懂粽叶”的人

关注

端午将至,农贸市场里的粽叶纷纷上市。

粽子不光有南北甜咸之分,最近我才知道,南方北方用的粽叶也是不一样的。

南方的粽子,大多用箬竹叶包裹。箬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箬叶宽大厚实,是包粽子的理想材料。

在广东、广西等地,人们常用柊叶,这种热带植物的叶子宽大坚韧,特别适合用来包咸粽。还有些地方喜欢用芭蕉叶、荷叶包粽子,想来用这两种叶子包出的粽子都是“大块头”。

图片

而北方人包粽子,一般用的是芦苇叶。芦苇叶虽不如箬叶、柊叶宽大,但细长柔韧,自成一种风格。

粽子之所以美味,独特的香味主要来源于粽叶的天然成分。

粽叶(尤其是芦苇叶)含有叶绿素、氨基酸等天然物质,在高温蒸煮过程中,这些成分会释放出清香,与糯米和馅料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风味。

虽然我一直都不会包粽子,但总会想起小时候端午前夕,奶奶把粽叶泡在大水盆里的场景。

粽叶刚买回来时干燥无光,经过一整晚的浸泡,第二天叶片便映出青碧的光亮。泡过的粽叶变得更加细长柔韧,在包粽人手中能轻松被叠成漏斗形状。

图片

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总会念叨这样一句话,“有多大粽叶,包多大粽子”。

“有多大粽叶,包多大粽子”,我喜欢这句朴素又踏实的话!掌心的粽叶,即便不够宽大,却恰好能裹住眼前的糯米、红豆、小枣,在岁月的蒸腾中,散发出最妥帖的香气。

这香气里,藏着对自己的清醒认知,对世界的温柔体谅,更蕴含着“知止而有得”的古老智慧。

当端午的粽子摆上餐桌时,不必追问它是甜是咸、是大是小。就像人生的答案,从不在别人的模板里。

图片

北方的芦苇叶,在寒意料峭中早早抽芽,用细长的脉络编织着坚韧;南方的箬叶,在梅雨季节里舒展叶面,用宽大的胸怀承托着丰美。

不盲目攀比叶片的宽窄,不执着追逐馅料的丰寡,在认清自己的“尺寸”里,包一枚恰到好处的粽子。

如此,当岁月的沸水煮去浮华,留下的必是最本真的香甜——那是对自己的坦诚,对生活的敬畏,更是对世间万物“各得其所”的了解。

北方的老人们还常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包粽子时量叶取米,这份对“合适”的追求,或许是比头脑想象中的“圆满”更难得的人间真味。

愿你我都能成为“懂粽叶”的人编辑:梦彤 樊樊初审:程月复审:冯忠宇终审:张昊鹏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包粽子的粽叶是哪种植物的叶子?
端午节包粽子,用什么粽叶?4种叶子都可以包粽子,你未必都知道
返青粽叶怎么辨别
粽叶怎样保存最好
粽子叶没用完怎么保存
粽子叶怎么保存才新鲜
端午节来了,盘点5种包粽子的粽叶,看看你们老家用的是哪种?
粽子、荷叶包饭、原生态的绿叶宴……绿叶在饮食中还有这些妙用
【吃粽子会胖吗】粽子的热量
素粽

网址: “懂粽叶”的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