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哈尔滨已经在储备明年冬天的冰了!10万立方米的冰怎么扛过炎炎夏日?

哈尔滨已经在储备明年冬天的冰了!10万立方米的冰怎么扛过炎炎夏日?

  要问最近哪个城市最火热,哈尔滨可以说是当仁不让。冰雪大世界吸引了无数游客蜂拥而至,“冻梨摆盘”“红薯配勺”“老虎卖萌”等花式玩法和热情服务更是让游客乐不思蜀,让本地人直呼陌生。

图源:央视新闻

  本届冰雪大世界用冰量大概是 25 万立方米,其中 10 万立方米的冰是之前一年就已经采集好的!而下届冰雪大世界的冰也已经开采了!

  10 万立方米,差不多是 6-7 个标准体育馆的体积。体积如此庞大的冰块,是怎么熬过炎炎夏日的?是放在了超级大冷库,还是存入了超级大冰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源:央视新闻

  温度是如何传递的?

  在了解冰的冷藏技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温度是如何传递的。温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是分子或原子级别的热运动剧烈程度,代表了一种能量。根据热力学的原理,这种能量可以被传递出去,途径主要有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热传递的三种途径 图源:nuclear-power

  热传导是热量沿着物体从高温段传向低温段,它跟温差和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热对流是流体受热流体运动带来的,跟温差和热传递系数有关;热辐射是通过辐射传递的热量,它跟表面温度、斯托克斯常数、表面反射率等有关。如果想要控制热量的传递,需要从这三个角度出发。

  “露天”的哈尔滨冰场

  如何保证冰块度过炎炎夏日?

  从松花江里开采出来的 10 万立方米冰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储存容器,差不多是“露天”存放的。从央视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到,庞然巨物最外层的稻草已经脱落了,稻草层里面是蓝色的覆盖物,这是保温用的保温棉、岩棉等材料制成的“大厚被”。稻草层和“大厚被”层,就是冰块的保温层了。此外,冰块并非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冰与地表之间同样存在一个隔热层。整体上,冰被保温隔热层全方位包裹后,再放置在地面上。

“露天”存放的冰 图源:央视

  从冰块的码放上,可以看到冰块之间基本没有空隙,码好的冰块由保温层包裹后,基本上处于密封的状态。因此,内部空间几乎没有热对流的存在。另外,“大厚被”内部不存在高温热源,也就几乎不存在热辐射了。

  唯一需要处理的是热传导,尽量阻止外界对内部的热量传递,而稻草层和由保温棉、岩棉组成的“大厚被”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大厚被”的组成材料导热系数很低,根据热传导公式,传入的热量非常有限。

内部冰块紧密贴合,减少空气流动的空间 图源:央视

  不过,由于不存在完全绝热的材料,经过一个夏天之后,累计传入的热量还是会融化掉一些冰块。大概有 20%的冰会因为融化而不能使用,这些损耗的冰块大多位于表层角落处。

  松花江的冰采集后能够熬过炎炎夏日,关键在于保温层是由导热系数非常低的材料制成的,虽然处于露天环境下,也能基本“隔绝”外界热量的侵入,将热辐射、热对流和热传导都降到了最低。所以看似粗糙的藏冰方式,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哦~

  参考文献

  [1] 刘阳,夏季话冰窖,百科知识,2012,47-48

  [2] 习羽,故宫冰窖遗址改造与博物馆空间提升及再利用,中国博物馆,2023,111-115

  [3] 李佳,清代北京冰窖藏冰技术研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0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哈尔滨冰雕:冬日里的艺术奇迹
勇闯哈尔滨,南方小土豆怎么穿才扛冻?附保暖装备清单
采冰节——“尔滨”发出的冰雪季邀约
夏日炎炎,来杯冰饮
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开创现代冰雪文化先河
“订单比往年多20%”,冰雕师一个冬天能赚多少钱?
“烈日炎炎似火烧”古代避暑攻略——做冰鉴、存冰块、吃冰饮
炎炎夏季,古人是怎样“藏冰”和“用冰”的
首架东南亚冰雪旅游包机落地哈尔滨 开启冬季旅游新篇章
哈尔滨:冰雕的艺术将要到来

网址: 哈尔滨已经在储备明年冬天的冰了!10万立方米的冰怎么扛过炎炎夏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