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让人“厌食”,是真的!只不过……】
我们的身体是怎么调节食欲的?
生理上是通过一些「信号」物质来调节食欲和食量的,包括有:
当然,除了这些生理因素,环境、心理、社会和文化等等环境因素也会对食物选择和食欲产生强大的影响。那运动会怎么影响这些信号呢?
一、剧烈运动会让你短暂性「厌食」
短暂的剧烈运动会通过影响胃排空来抑制胃饥饿素(ghrelin)的分泌,而增加饱食「信号」们(GLP-1、PYY、PP)的分泌,所以短暂的剧烈运动过后,你可能会暂时不想吃东西。这个有点反常识的现象(第一反应可能认为剧烈运动之后会饿)早就已经被发现了,还被称为「运动诱发的厌食症」。不过呢,这个效应只是短暂的,可能不会有什么长期性的效果,等这个劲儿过去了该吃还是吃。
二、长期锻炼会长远影响你的食欲的调节
和短期的剧烈运动不同,证据表明,长期的运动会对你身体的食欲调节情况产生长远的影响。
比如说长期的锻炼能提高你的身体对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ulin)的敏感度。但这两个东西在食欲调节方面的作用并不一致,这到底是让人胖还是瘦呢?实际上这更多是意味着你的自我热量调节能力提高了。研究也证实,那些经常锻炼的人,身体对热量摄入和热量消耗的匹配性调节比不锻炼的人要好很多。
这么说好像有点绕,举个例子来说:常锻炼的人,如果说这顿饭吃了太多热量,那下顿饭就会感觉到吃不下;或者说一旦吃够需要的热量,就会及时收到「已经饱了」的信号,从而停止进食。而不锻炼的人,这种匹配调节相对来说可能就比较弱,或者比较迟,更容易出现不知不觉吃太多的问题。而且长期运动导致的这种对食欲调节模式的影响也是比较长期的。长期的运动习惯对食量的影响有多种可能,是有可能反而会让你多吃一些的,从而补偿多消耗的热量。
但是,研究显示这种补偿通常要低于运动消耗掉的热量,尤其是对于本身超重的人来说更明显。整体上来看运动还是会造成一个能量负差的。而且习惯性运动也会提高你的基础代谢率,而这点补偿性的多吃并不能抵消其带来的好处。还有研究表明长期锻炼尽管能让人胃口变好一点,但是也提高了进餐之后的饱腹感。
大家发现长、中、短期的运动都有一些促进饱食「信号」释放的效果,下面这个表格就是总结了一部分相关研究的结论:
三、 运动能降低你对「垃圾食品」的渴望
研究发现,运动能降低人对高脂、高糖的享乐性食品的渴望(看见之后想吃的冲动)和喜好(吃完之后愉快的程度),尤其是在已经吃饱了的状态下,效果更明显。进行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人们对低脂食品的喜好程度上升了,对高脂食品的喜好则下降了,而且这种差异在本身体脂率较高的人群,以及平常本来不爱运动的人群中更明显。
运动帮你保住减肥的成果。尽管节食确实对减肥有明显效果,但是呢,也很容易反弹。比如有人统计发现,尽管大多数参与者能在节食的前6 个月内减去体重的5%-10%,但长期来看他们全都又回到了减肥前的体重,而且有1/3到2/3的人在4到5年内长回来的体重实际上超过了他们最初减掉的体重。而辅助运动的减肥,尤其是在瘦下来之后还能继续维持运动习惯的,得来不易的减肥成果就保持得更稳固一些。
比如2008年发表的美国国家体重控制登记报告(The US National Weight Control Registry)表明,那些成功维持住减肥成果的人(如维持了13.6公斤的减重成果超过1年的人)是一群坚持体育锻炼的人,尽管他们之中个人的运动强度差异很大,但都对他们的体重维持起到了好的效果。保持运动习惯更有利于减肥人群长期维持成果,这跟运动能提高基础代谢水平,以及上面说到的,运动帮助你提高热量摄入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对高热量饮食的渴望都是有关系的。
其实更重要的是长期保持运动对身体健康是正面反馈,而长期保持节食,导致基础代谢下降,然后为了维持体重越吃越少,只能是个恶性循环,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四、节食什么都减,运动却更减脂肪
运动对短期内体重下降的效果确实是不如节食,可是,节食是脂肪和其他成分一起损失,运动却能帮你更快减掉脂肪(而同体积下脂肪比较轻,所以体重下降不那么明显)。所以光用体重这个指标去衡量运动对减肥的作用不太公平,而且,我相信大多数人减肥也不是只想要一个低的体重,而是想要更好看的体型。所以我还是推荐你一定要运动。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营养师顾中一
运动真的会让人产生“厌食感”吗?戳这里看医生解答
【过敏的东西,只要多吃几次就不再过敏了吗?】
过敏的东西,只要多吃几次就不再过敏了吗?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K博士的医学科普
【中国正式获得世卫消除疟疾认证】
中国正式获得世卫消除疟疾认证 据报道,就在今天(2021年6月30日),在我国卫生系统和相关产业的努力以及大众的支持下,疟疾终于彻底消除,这一成就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认证。
疟疾,是一种以疟原虫感染而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出现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多汗等为主,严重者可由脑水肿、肾衰竭、呼吸衰竭等致命风险。据世卫组织提供的信息,在2018年,全球大约仍有40%的人口受疟疾的威胁,92个国家和地区尚未摆脱疟疾的流行。每年有3.5亿-5亿人感染疟疾,110万人因疟疾死亡。疟疾的发病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的老、少、边、穷地区。 因此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世卫组织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
中国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并于去年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是一项凝聚了所有国人努力的了不起的成绩。 我们来看看医学史上,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揭开疟疾的神秘面纱。
1630年10月31日,传教士用印第安人的神秘方法治愈了染上疟疾的西班牙驻秘鲁总督夫人,这个神秘方法就是金鸡纳霜,从此金鸡纳进入公众视野。我国历史上也有金鸡纳治愈康熙皇帝的记载,后人更是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奎宁(一种生物碱)专门治疟。
在1875年~1883年随军驻北非阿尔及利亚期间,法国生物学家拉韦朗发现疟疾是由疟原虫(原生动物)引起的,这是人类首次揭开疟疾的真凶的面纱。因为对原生动物的研究贡献, 拉韦朗获得了1907年的诺奖。意大利最著名的医学科学卡米洛·高尔基1865年通过实验确定了3种疟原虫和与之相对应的3种发烧,确定疟疾发热的周期与血液中疟原虫的数量有关。他的发现对进一步明确疟疾的病因贡献极大。
1897年英国医生、英国微生物学家、热带病医师罗纳德·罗斯,在他印度的研究所中发现按蚊是传播疟疾的媒介,这个研究为截断疟疾传播途径、控制疫情扩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罗斯因为对疟疾的研究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944年4月10日,伍德沃德和 威廉·多林首次人工合成了—奎宁。因对有机化学研究的贡献,伍德沃德被授予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卡罗琳医学院将诺奖密集地颁给了对与疟疾研究有贡献的几位科学家,可见疟疾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威胁之大。进入20世纪,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也因为发现青蒿素的治疟作用而获得2015年诺奖。
2007年5月,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作为“世界疟疾日”。而每年的4月26日则是我们国家的全国疟疾日。
这就是人类与疟疾纷争的几百年,再回到今天这个新闻,对于我们能在中华大地上彻底消灭疟疾的踪影,真的是可喜可贺。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 五号医生吴昊
【心脏总是咯噔一下?怎么不吃药降低早搏次数,缓解心悸症状?】
心脏总是咯噔一下?怎么不吃药降低早搏次数,缓解心悸症状?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鹤立烟雨
【“带状疱疹”是由什么导致的?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带状疱疹,又称:“缠腰龙”、“蛇盘疮”、“飞蛇发作”,一旦发作,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带状疱疹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日常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不幸中招又该如何治疗呢?我们是怎么得上带状疱疹的?
导致带状疱疹和水痘的病毒为同一种病毒,只是在我们得过水痘以后,这个病毒并没有从我们身体内消失,而是处于一个冬眠状态潜伏在我们的神经系统里面。当我们自身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比如老年人、正在接受化疗或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艾滋病患者,或是因为工作或情绪上压力过大者,这个冬眠的病毒就会趁机跑出来作乱。所以,得带状疱疹的人以前一定得过水痘。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为在人体的单侧皮肤上的1~3个区域出现簇状水疱,一般不过身体中线,外观分布与人体神经纤维的走向一致。带状疱疹可伴发被侵犯区域的剧烈疼痛,通常将带状疱疹的疼痛按照发病时间长短进行区分:发病1个月内的疼痛称为急性期疼痛,发病1到3个月间称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发病3个月以上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痛。
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30%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发病率和持续时间与年龄密切相关。60岁以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发病率高达50-75%,70岁以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痛病程超过1年者超过50%。
一、关于抗病毒治疗
尽管大多数急性带状疱疹为自限性的,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年轻患者中通过加强营养、注意休息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带状疱疹就能自愈。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疼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有的疼痛症状可严重到足以干扰睡眠、食欲等,甚至在皮疹消退后,不同比例的患者还要继续忍受数月至数年的疼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所以,对于伴有急性神经炎,疼痛剧烈,有严重带状疱疹皮疹(如皮损面积大,发病部位在头面部)的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以降低神经性疼痛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促进皮损更快愈合,预防新皮损的形成,减少病毒排出以降低传播的风险。
出现临床症状的72小时之内是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如果出现症状已经超过72小时,但是还有新的水疱出现,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对减少后遗疼痛的发生意义也很大。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是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感染优选的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疗程国外指南推荐一般为5-7日,国内推荐多为7-10日,无论是选择以上哪一种药物,一般疗程在7天左右就可以了。
二、关于镇痛治疗
口服镇痛药物。带状疱疹所致的疼痛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这种疼痛不同于我们平日里跌打损伤造成的疼痛,患者感受到的疼痛可能表现为针刺样、灼烧样,刀割样,放电样等性质,而且还会有皮肤感觉异常,比如麻刺感,蚁行感,紧束感,有时候轻微触碰或衣物的摩擦都会引发出现严重疼痛,甚至没有刺激时也会自发出现疼痛。
所以带状疱疹所致的疼痛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我们熟知的止疼药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这种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线的治疗药物是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二线的药物还常会用到一些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或者弱效阿片类镇痛药物。
普瑞巴林或者加巴喷丁作用机制相似,都是通过抑制神经信号的过度传导来缓解疼痛。在使用时,通常选用其中一种治疗即可。这两种药物都需要逐步增加剂量。同时,这两种药物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每个患者治疗后的反应也不一样,必要时可能还要辅助一些其他镇痛药。
在进行镇痛治疗前,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一般按照0-10的疼痛评分,0为不疼,10为最疼,其中3分以下是轻度疼痛,4-6影响睡眠,属于中度疼痛,7分以上是重度疼痛,疼痛中几乎无法入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是0-3分,不影响睡眠,镇痛治疗中可以仅用一线用药,如果4-6分,可以考虑配合特殊类型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疼痛。严重疼痛时,可能会用到一些中枢性的镇痛药了,例如曲马多这类属于限制级别的二类精神药品。通常不作为常规用药,需要谨慎评估后使用。如果疼痛非常剧烈,则需要开具更强效的镇痛药物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手术介入治疗等方法来治疗。
外用镇痛药物,如果局部触碰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疼痛,医生可能会局部使用一些利多卡因乳膏。
辅助治疗,在我国,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常常会辅助使用甲钴胺或者腺苷钴胺,这是一类参与神经修复的物质,但是神经的修复本就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目前的研究也没有发现一种药物可以立竿见影的加快这个过程,所以并不常规推荐。
三、关于预防传染
带状疱疹的传染性比水痘低,且在疱疹结痂后,就基本不具有传染性了。在疱疹结痂前,目前建议只要不直接接触疱疹部位,尤其是疱疹破裂后渗出的组织液(传染性较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染。如果家里有尚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幼儿或未得过水痘的孕妇,一定要充分隔离避免接触,以免造成这两类高危人群感染水痘。孕妇感染水痘有可能会造成流产、死产或畸胎。
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国外目前有两种剂型的带状疱疹疫苗:ZOSTAVAX和SHINGRIX,这两个疫苗可以用于预防带状疱疹发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接种这两种带状疱疹疫苗并不能预防水痘。ZOSTAVAX为减毒活疫苗,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免疫接种程序为1针,预防率大约为70%。2018年初在美国新上市的SHINGRIX,是灭活疫苗,同样适用50岁以上人群,预防率可高达97%,免疫接种程序为2针,2针之间间隔2~6个月。SHINGRIX 已于2019年5月在我国获批上市,国内50岁以上人群可以接种到这个疫苗了。
除了带状疱疹疫苗,国内儿童普遍推荐接种水痘疫苗。我们前面有提到过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毒是同一个病毒,所以有人担心接种水痘疫苗会不会引发带状疱疹?答案是不会的,水痘疫苗是虽然是活疫苗,但是是减毒的,接种后不会引起水痘或带状疱疹感染。那接种水痘疫苗能预防带状疱疹吗?答案是不能保证,不过,接种水痘疫苗后就算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症状也会轻微很多。
因此,建议未感染过水痘的一周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都需要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接种程序为2针,儿童可以在12~18月龄之间接种第1针,4~6岁接种第2针。成人接种2针水痘疫苗之间的最小间隔为4周。
四、关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根据之前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是否出现带状疱疹与我们自身的免疫情况有很大关系,但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建议大家服用一些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最好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依然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调整心情、充足睡眠。
新知来源:腾讯新闻知识官@冀连梅药师
“带状疱疹”是由什么导致的??戳这里看医生解答
注意:知识官意见并非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个体疾病治疗方案,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相关知识
徐璐瘦得像纸片人?这身材真的健康吗?
健康新知|减肥的这8个误区,听说99%的人都踩过雷……
“健康食品”新概念频出 你真的弄懂了吗
健身运动心理小知识 你知道吗?健身可
【健康真相知多少】如何正确母乳喂养?新手宝妈看过来
加入五湖家园,让运动成为你的健康新习惯!
知道什么叫运动康复吗?
“素食者”真的更健康吗?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颠覆传统认知
健康生活从素养开始:你知道新版66条健康素养吗?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有机生活!
网址: 健康新知|健康新知|运动让人厌食,这是真的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