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心理疾病,靠咨询?要吃药?副作用?...

心理疾病,靠咨询?要吃药?副作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湖北省首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摄影/王清美

心理疾病,要不要吃药?

文:康丽婷(心理咨询师)

//

咨询师说

在工作中, 我遇到不少同学有这样的观念或疑惑:

心理疾病,坚持咨询就可以了吧? 我还想试试自己努力... 而且药物有副作用,到时候依赖了怎么办? 不想看医生,也不想吃药。

其实,是否需要用药,怎么用药,要听听 心理医生怎么看。

不要自己给自己当医生。

而这种针对就医及治疗的纠结心情,则可与 心理咨询师诉说。

01

理疾病,只咨询可以吗?

为啥要吃药?

心理疾病,又称精神疾病、精神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强迫症、摄食障碍等。

其中, 心境障碍含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恶劣心境、环性心境障碍等。

1

用药源于症状。

医学模式中,医生会根据症状来下诊断,并根据诊断来用药。

药,则是围绕症状及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来起作用的。

2

快乐是有信使的。

对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化学物质,是 神经递质,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

它们可以调解情绪及行为。

如过高活动水平的 多巴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 五羟色胺过低则易导致强迫症及抑郁症等。

因此,精神疾病的用药主要是 将神经递质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从而保障稳定的心境、相对健康的精神状态等。

3

不能靠咨询吗?

心理疾病,可以 看情况接受心理治疗或咨询,大部分仍以医学治疗为主。

前者更关注个体的实际经历及内在心理过程。不同取向的咨询师对当事人的理解及工作方向会有不同,但通常会尽量建立一个稳定、抱持的关系。

后者关注医学症状,就医的过程是围绕症状、病程及用药等展开,较少关心病人的感受等。

心理疾病,倡导 全程整合治疗,即医学及心理学模式相结合。

02

怎么看待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

1

“是药三分毒”?

如果药有三分毒?

那么疾病的毒是几分呢?

当疾病带来的影响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健康状态甚至是生命安危, 首要应考虑的是疗效而非副作用

因副作用而对精神用药避而远之,则是因噎废食。

2

药物是可调整的。

一般来说,药物出现副作用的概率较低。

若确实出现身体不适,且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降低且自身不能忍受, 可以和你的医生商量下,是否有可能通过换药、减药或是其他方式降低“副作用”带来的影响。

比如,我的家人因血压药伤胃,医生的建议便是在稳定血压的同时,进行护胃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药物可调整,但并非自行减药、停药或换药,而是 在医生指导下

3

也有人担心药物依赖。

据资料,可产生依赖性的精神疾病药物较少,即便有此特性,也可通过逐步减量停药,来避免戒断反应。

4

不吃药=没生病?

有时候,对副作用的担心也可能与精神疾病的 病耻感有关。

一旦吃药,就是认了自己有“病”。不吃药,似乎就等同于我没有(不接受)这个疾病。

这也是可理解的。

这一部分,便 适合与咨询师讨论

4

吃药=意志不坚强?

也有一些同学提到,很想 靠自己“走出来”,而不是靠药物。

他们认为自己只要意志力强,够努力,肯定可以,因此拒绝医生的帮助和服用药物。

实际上,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锻炼、调整作息等,从而实现状态的改变,这样的体验的确不错。

我们能感受到对 自身的掌控感和自我价值感

而药物,在某种程度上恰好削弱了这些感觉。

最后,心理疾病的应对办法多种多样, 用药并非唯一或绝对的途径

具体的应对,仍要视疾病的 轻 重程度发展阶段而定。

·康丽婷·

学校心理中心专职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来源:晓南心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心理疾病,靠咨询?要吃药?副作用?...
副作用咨询
药物咨询促合理用药 超范围咨询药师苦恼多
在线咨询性疾病
心理咨询的饮食
不知道咋吃药?北京22家用药咨询中心汇总来了
什么是心理咨询?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如何接受心理咨询?
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的区别和选择
心理咨询(重疾心理抚慰)
需要了解的8个心理咨询常识

网址: 心理疾病,靠咨询?要吃药?副作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