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一年花8万给孩子打“增高针”,这届家长在“卷”什么?

一年花8万给孩子打“增高针”,这届家长在“卷”什么?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孩子的最终身高预计只有170厘米?医生你是不是算错了?”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的诊室里,空气因一句话而凝固。一位孩子妈妈听到医生的初步诊断,一脸不可置信。

12岁男孩安静地站在一旁,电脑屏幕上,他左手手腕的X光片清晰揭示:骨骺线几乎完全闭合。这意味着,他的生长发育即将停止。


在沪上多家儿童专科医院内分泌科诊室,总有一群为孩子身高焦虑的家长。有的忧心于“孩子还没长个,怎么就提前发育了”,有的则认为“只要多补补,孩子就长个头了”……

最新儿童健康数据显示,我国30%以上的孩子存在生长发育异常。在“厘米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当下,部分家长寄希望于医学手段,甚至不惜每年豪掷数万元,渴望借“增高针”为孩子收获一个“完美身高”。

与此同时,也有医生观察到一个新趋势:有些家长忌惮于生长激素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与经济负担,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市场上那些宣称“天然、无痛”的增高产品,试图寻找一种替代方案,陷入另一类商业陷阱。

故此,医生发出提醒,厘清对孩子身高的认知误区,很多家长需要补上这一课。

对“增高针”的过度关注,反而会掩盖真问题

刚刚过去的暑假,在郑章乾的诊室中,有半数家长是来咨询孩子身高问题的。年龄最小的患儿只有1岁。“1岁的孩子身高一般在75厘米左右,但孩子只长到68厘米,家长很着急。”详细问诊过后,他考虑家庭存在喂养问题,推荐去儿保科作进一步评估。

随着越来越多家长涌入诊室,一个高频词也跟着出现——生长激素。不少家长直截了当问医生:孩子是不是缺激素?

生长激素被不少家长直接称为“增高针”。“生长激素由脑垂体分泌,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郑章乾解释,如果存在先天性垂体发育不良或后天垂体疾病,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孩子个子矮小,临床上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需要人为干预,即注射生长激素。

临床上,注射生长激素有严格适应症,要通过相关检查明确,不是打了就有用,也绝非想打就能打。

郑章乾坦言,更多孩子的身高问题其实源于营养、睡眠、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而遗传因素则决定着身高潜力。“家长对‘增高针’的过度关注,有时反而会掩盖了真正需要重视的基础问题。”

就在一部分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医院寻求“增高”方案的同时,另一群医生正主动走进校园,试图将健康的生长观念和筛查关口前移。


2025年,上海杨思医院儿科携手浦东新区三林教育学区发起“探秘骨龄,成长护航”大型公益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先后走进7所学校,累计为1911名学生完成公益骨龄筛查,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从这个新学期开始,我们还与四所中小学对接,计划对在校学生开展讲座,并给有意向的学生开展公益筛查。”上海杨思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源冬告诉记者,过往筛查数据显示,不同学校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问题,筛查异常率达20%至48%。其中,10%至36%的孩子已在家长重视下及时就诊。

对孩子来说,骨龄筛查的意义就是尽早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而真正需要药物干预的则是少数。

比起晚发育,孩子的性早熟更值得重视

实际上,同样是为孩子的身高焦虑,家长们对于“增高针”的看法也不一。

比如,有医生评估情况后建议给孩子用药,但家长不放心,担忧生长激素有潜在副作用;另一些时候,即便医生认为孩子身高在正常范围、暂时无需干预,家长也会纠结,生怕孩子因身高劣势而自卑……

这份焦虑与迟疑,有时会让人收获一个令人痛心的结局。“有的孩子身高比同龄人落后足足20厘米,检查明确提示生长激素缺乏,但家长坚决拒绝治疗,固执地认为孩子只是发育晚。”郑章乾说,等到家长最终想通,往往已错过了身高的最佳干预窗口。

还有一种情况,也让医生感到遗憾: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前发育浑然不觉。不少青春期孩子看似个头蹿得很快,其实那是性早熟的信号,孩子的骨龄在飞速成熟,“等到生长速度放缓再来就诊,骨骺线可能已经闭合。”杨源冬与记者分享了一则筛查时的案例。

11岁男孩子墨,在筛查中发现骨龄远大于实际年龄。虽然身高已达160厘米,但追问病史发现他已变声半年,第二性征发育明显,后续生长空间极其有限。“我们预测其成年身高将停留在163厘米左右。”杨源冬说,所幸孩子骨骺线尚未完全闭合,抓紧最后干预机会还有可能再拔拔个子。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盛看来,当下孩子中真正发育晚的并不多见,而因饮食、环境等因素导致的性早熟问题却日益增多,后者会加速骨龄进展、压缩总生长时间,成为长不高的重要诱因。

除了对生长激素疗效和副作用的担忧,费用也是现实问题。要知道,生长激素针剂包括短效粉剂、短效水剂和长效水剂等,价格依次升高,体重越重、花费越高。而且,注射周期不短,往往需要持续好几年。

小吴初诊时身高仅130厘米,连打了4年生长激素,如今终于追赶上了同龄人的身高。看着小吴的生长曲线,郭盛欣慰地说:“药可以停了。”“能长到170厘米,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过,小吴妈妈也算了笔账,孩子每月打针要花6000多元,一年要花将近八万元。

破除焦虑:科学管理身高,理性看待成长

与家长这份愈演愈烈的“身高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孩子越长越高的事实。

据医学顶刊《柳叶刀》相关研究显示,过去35年间,中国19岁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长显著,男孩平均身高达到175.7厘米,女孩为163.5厘米,男孩身高增幅位居全球首位,女孩也名列前茅。

然而,也正是“平均身高”的数据,在无数家长心中埋下了焦虑的种子。有数据显示,中国儿童保健品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青少年营养品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五花八门的营销话术,“一米八八牛奶”“长高喷雾”等产品应运而生,精准戳中家长们的焦虑点。

郑章乾以“增高牛奶”举例说,在营养普遍过剩的当下,因单纯缺钙引起身高问题的案例已很少见,补钙对长高并没有决定性作用。

在一片信息的迷雾中,科学理性的声音尤为重要。

医生们强调,身高管理没有捷径,基石永远是均衡营养、充足睡眠、合理运动和定期专业评估。任何偏离这一核心、承诺“奇效”的偏方或产品都值得警惕。

原标题:《一年花8万给孩子打“增高针”,这届家长在“卷”什么?》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李晨琰

相关知识

家长花2万给孩子催高10厘米 警惕“增高产品”骗局
这届父母为了给孩子“追高”有多卷?
花2万催高10厘米,孩子却老生病?警惕增高针陷阱
儿子备战高考瘦8斤家长着急 如何打败高考综合症?
家长注意!被追捧的“增高针”能打吗?
孩子长身体, 多给他吃这8种增高食品, 有用收藏一下
长高可以吃什么 7秘诀让孩子变高
高考冲刺家长给孩子一封信范文(通用30篇)
小孩早上吃什么能长高 孩子长高可以吃什么
扶鹰教育第 8 届幸福家庭年会:以变革之力,共筑家庭成长之路

网址: 一年花8万给孩子打“增高针”,这届家长在“卷”什么?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