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好忙碌。
9月8日8点,鄞州区中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45岁的唐女士站在电子体重秤上,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紧张又激动。
“52.6公斤!6周时间减了5.5公斤!”唐女士顿时眉开眼笑:“自从体重减下来,我身体轻松了,睡眠也好了。”
这样的场景,在宁波多个社区上演。
曾经只能在医院专科门诊看到的体重管理服务,如今已经走进街头巷尾,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健康服务。
在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十几台电脑前坐满了营养师。
“今天早餐吃了什么?运动打卡完成了吗?”营养师刘佳宁正在通过微信,仔细询问着屏幕那头的“胖友”。
“我的手机里有不少微信减重管理群,每个群有10至15名患者,内分泌科医生、运动专家、营养师等共同为‘胖友’提供个性化减重方案。”该院内分泌科主任、宁波市“胖胖俱乐部”负责人励丽告诉记者,“胖胖俱乐部”已帮助7612名肥胖人群成功瘦身,累计减重48307.6kg。
25岁的小周,就是成功减重人群中的一员。
去年10月,体重230斤的他拖着沉重的步伐走进诊室,“医生,我才25岁,就已经痛风、高血脂、脂肪肝……”说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眼圈就红了。
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小周开启了他的蜕变之路。
每天早上6点半,他都会在微信群里打卡晨跑;中午,他会把午餐照片发给营养师指导;晚上还要跟着运动康复师视频锻炼。
“最难熬的是第一个月,好几次都想放弃。但医生们24小时在线陪伴,群里‘胖友’们互相打气,让我坚持了下来。”半年后,当他站在体重秤上,看着158斤的数字时,这个曾经因为肥胖而自卑的小伙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样的改变,不仅仅发生在医院。
宁波6所小学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开展儿童肥胖干预研究,经过一学年的科学干预,学生超重肥胖率显著下降。
在鄞州区精华电子有限公司,体重管理已经成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公司通过组建运动社团、定期BMI检测、积分奖励等方式,鼓励3100多名员工参与健康管理。企业人事总监说:“员工身体健康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2025年宁波市三江六岸健步走”现场。
为了让体重管理服务更便捷可及,宁波市卫健委指导发布了“宁波云健康”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健康体检、体重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由专业团队提供个性化减重方案,市民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科学指导。
如今,宁波的体重管理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全市154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设立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将体重管理融入日常服务;北仑区60%的公立医疗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93%的机构开展中西医结合减重项目。
夜幕降临,三江口的滨江步道上,随处可见健步走的市民。
带着智能手表的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能在‘宁波云健康’平台上得到专业指导,还有一群小伙伴互相监督,健身再也不孤单了。”
从医院专科门诊到社区健康小屋,从线上问诊到线下活动,从个体减重到全民参与,宁波的体重管理正在书写着一个全新的健康故事。
在这里,科学减重,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新风尚。
记者 陈敏
编辑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