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艾灸”为什么不可滥用乱用?中医:或有5个风险,转告家人知道

“艾灸”为什么不可滥用乱用?中医:或有5个风险,转告家人知道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人这一辈子,最怕啥?不是没钱、不是没命,是有病乱投医。有些人一听说“艾灸好”,立马掏出艾条就往身上点,恨不得一天三顿艾灸、饭后来一柱。没毛病也要找个穴位“灸一灸”,仿佛人生就能起飞。可惜啊,艾灸不是香薰,不是点着就养生,乱用起来分分钟给你“灸”出事来。

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说点“不中听但有用”的实话:艾灸不是万能的,它不是你想怎么灸就怎么灸的玩具。有人用好了,身体轻松很多;有人用错了,反而把本来就虚的身体灸得更虚。

你可能不知道,有些人因为乱灸,灸出了皮肤水泡、灸出了肺感染,甚至灸出了“中医黑”——说中医没用,其实是自己玩脱了。

别急着翻白眼,艾灸的确是中医的瑰宝,但它是把“双刃剑”。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把它“剥皮拆骨”地讲清楚——艾灸到底为啥不能乱来?它藏着哪些你从没当回事的风险?

“艾灸热潮”背后,藏着一锅烂账

要说这年头,谁最会“整活”?不是网红,是艾灸馆。走进某些艾灸店,墙上贴着“百病皆可灸”,服务员张嘴一套“气血不足、湿寒入体”,闭嘴一通“灸一灸就好”。简直比电视剧还夸张,比保健品广告还敢说。

可问题是,艾灸真的适合所有人吗?别忘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艾灸更讲究火候、体质、时辰、部位。不是你觉得冷,就能随便灸;不是你想补,就能天天灸。一味上火、湿热者,你一灸,火上加油;阴虚火旺的,艾灸简直是“火上浇油”。

2019年,北京一位60岁的阿姨因为肩膀酸痛,自己在家天天艾灸肩井穴,结果灸出了慢性皮炎,皮肤起泡脱皮,还差点感染破伤风。她还委屈地说:“我就是养生,怎么就灸出病来了?”医生听了都哭笑不得:你这是“治未病”变成“造新病”。

第一坑:灸得太勤,火气上头,睡不着、燥不住、还上火

有些人艾灸上了瘾,早上灸中脘,晚上灸神阙,午休还不忘灸足三里,仿佛身体就是个火炉,越灸越旺。结果,灸着灸着,脸红口干、心烦气躁、舌头破、嘴角烂、睡觉出虚汗。你以为是“排毒反应”?不,是你火气上升了。

从西医角度看,艾灸的热效应确实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也会让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长期高频率使用,会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失眠、焦虑、心悸接踵而至。你不是养生,你是用艾灸在“给身体加班”。

第二坑:不辨体质乱灸,阴虚者“内热上升”,阳虚者“火烧虚柴”

中医讲体质,有的怕冷、有的怕热,有的易出汗、有的干巴巴。艾灸是阳性的疗法,最适合阳虚体质的人使用。

但偏偏很多阴虚火旺的人也跟风艾灸,结果是本来干燥的体质被灸得更燥,口舌生疮、眼花耳鸣、五心烦热。再比如,阳气本就虚弱的人,虚不受补,火一上去,气血被“逼走”,反而更虚。这就叫“虚火燎原”。

《黄帝内经》早就说了:“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而不虚,反为其害。”乱补乱灸,不是补你,是害你。

第三坑:乱找穴位,灸错地方,轻则无效,重则伤身

很多人灸穴位靠什么?“感觉”和“抖音”。有的人把“神阙”当成“气海”,把“足三里”当“阴陵泉”,点着就灸,灸完了还觉着“热热的挺舒服”。

但穴位不是“随便点”的按钮。灸错位置,轻则无效,重则刺激周围组织,造成软组织损伤。

在医学史上,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告诫:“艾炷施之不当,反致邪气内陷。”现代也有研究指出,误灸某些穴位可能导致神经受损、局部组织坏死。尤其是督脉、任脉上某些关键穴位,灸得不对,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反射异常,甚至血压波动。

第四坑:灸得时间不对,一身毒火白白滋生

中医讲究“子午流注”,也就是人体气血运行的时间规律。你在肝经最旺的时候灸肾经,那就像饭点吃药,白搭;晚上临睡前灸阳穴,还以为助眠,结果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更别说一些人喜欢在三伏天中午十二点灸命门、关元,还开着空调直吹你这是“外热内寒”,活脱脱把自己逼成“夹心饼干”,外热内冷,气血错乱,湿热堆积。

西医角度也给了答案——人体在不同时段,激素水平、血流量、神经兴奋度都有显著变化。灸得不对时间,会干扰正常的神经内分泌节律,搞乱身体生物钟。

第五坑:艾条质量参差不齐,有人灸的是艾草,有人灸的是化工品

真正的好艾,得是三年以上陈艾,艾绒细腻、味道清香、燃烧温和。但你在某宝买的“10元100支”,你以为是艾草?其实是工业粉末+燃料剂+香精混合物。你灸的是“养生”,其实吸进肺的是“毒气”。

2021年,南京某医院接诊一位咳嗽不止的中年人,查来查去查出是“艾烟粉尘性肺病”,追溯发现,他家用了某电商平台买的“特价艾条”,成分根本没检测。

艾烟中含有挥发油、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空气不流通时尤其危险。央视曾报道过:室内艾灸时PM2.5飙升至600+,堪比工业污染。你还觉得“香气扑鼻”?其实是肺在喊救命。

从文化误读到商业包装:艾灸被“神化”的背后,其实是“营销套路”

很多人对艾灸的热爱,并不是出于对中医的理解,而是被营销“洗脑”了。商家一句“艾灸通经络、调气血、祛湿寒”,配上几句“百病皆灸”的玄妙词语,再加两张“排毒图”,你就信了。

可别忘了,传统艾灸原本是医生手工操作、辨体施法,哪像现在这样“批量灸、自动灸、远红外灸”?

这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请了个道士来“驱邪”,结果全家都信了,问题没解决,钱倒花了。艾灸被过度神化的后果就是——大众忘了它是“药”,不是“香”。

那到底,艾灸该怎么用,才靠谱?

不是不能灸,是不能“闭眼瞎灸”。艾灸这门技术,讲究“因人、因时、因位、因量”。以下几点建议,送给那些真正想用艾灸养生的人:

· 先弄清楚自己是什么体质:阳虚、阴虚、气虚、气郁?不懂就去问专业中医师,别自己瞎猜。

· 灸之前别吃得太饱、也别空腹:身体状态不稳定时灸,容易晕灸、头晕恶心。

· 通风环境下艾灸,别关窗锁门搞“毒熏”:艾烟浓度高,伤肺不养生。

· 每次灸的时间别超过30分钟,灸后别马上洗澡:避免寒气入侵毛孔。

· 慎选艾条品牌,别贪便宜买垃圾艾:真艾草成本不低,“白菜价”基本都是化工货。

结尾:艾灸这玩意儿,别把它当万能钥匙,就像钥匙多了也会丢锁

艾灸,乃古人智慧之结晶,非今人随手之玩物也。《针灸甲乙经》中云:“灸之不可轻施,施之当其时者,百病可疗;误之不当,反伤正气。”世人常误以为“灸即补”,不知错灸伤身,祸起萧墙。

中医之道,贵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西医之理,重在证据、科学、机制明晰。若中西并用,恰如其分,则养生可为;若盲信偏执,走火入魔,终为所累。

养生之道,不在“多做”,而在“做对”。若人生是一碗汤,艾灸是那一撮盐,加得恰到好处,鲜美;加得太多,苦得吞不下。

切记:艾灸不是万能钥匙,不懂锁就别乱开。

参考文献

1. 《黄帝内经·素问》

2. 《针灸甲乙经》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4.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36卷第1期:艾灸治疗的现代研究进展

5.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年第40卷第5期:艾灸的安全性研究综述

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艾灸烟雾PM2.5超标问题调查》

7. 南京鼓楼医院肺病科病例报告(2021年12月)

8. 北京中医医院临床案例汇编(2019年)

9.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灸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版)

1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艾烟对室内空气污染研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艾灸”为什么不可滥用乱用?中医:或有5个风险,转告家人知道
“艾灸”为什么不可滥用乱用?中医:或有两个风险,转告家人知道
“艾灸”为什么不可滥用乱用?中医:或有5个风险
为何不能滥用乱用“艾灸”?中医:或有5个风险,很多人不知道
为何“艾灸”不宜过度使用?中医:或有5个风险,转告家人知道
想用艾灸治病的要注意了:致癌风险高,还没什么用!
为什么有人艾灸后效果不理想?艾灸的秘密
艾灸的五大禁忌,你知道吗?三伏天想要艾灸的人,先了解一下
长期艾灸的害处你知道吗?
用艾灸灸肚子有什么好处

网址: “艾灸”为什么不可滥用乱用?中医:或有5个风险,转告家人知道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