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年糕(网络图片)
“年糕”,也称黏糕,它是关东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年糕的历史可谓久远,明《帝京景物略》书载,皇城根下的北京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黏黏糕”。很明显,其文中的“黏黏糕”,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年糕,年是黏的谐音而来。为什么正月元旦吃年糕呢?有四句诗是最好的诠释,诗曰:“人心好多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藉以祈岁稔。”说白了,年糕(高)的名字好听、吉利,寓意步步高升,日子越过越好。但也有这样的说法,年糕最早是年午夜供奉祖先和祭神用的,后来才成为年俗中的食品。
年糕的演变过程是客观的。早头时候大米、白面等细粮奇缺,人们平时根本吃不着,即使是在过年,大米、白面也是极有限。所以,年糕成了年俗中不可或缺的食品。确实,年糕风味独特,清香醇美,吃起来口感不输细粮,完全可以和细粮媲美,深受人们喜爱。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 年糕的用材、做法及口味都带有属于本地区的人文烙印,即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年糕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这里,主要介绍我们关东的年糕。
关东制作年糕的米材最上讲究的顶数大黄米,次之是小黄米。其他如黏稻米、黏高粱米,尤其是黏高粱米,做出的年糕,远不如大黄米的好吃。所以,人们只有在没有大黄米的情况下,才选择其他米材做年糕。豆类芸豆、毛毛豆、豆角粒等均可以做年糕。
那何为大黄米、小黄米呢?大黄米是糜子(一种农作物)加工出来的米,因其色黄,较之粒大,所以叫大黄米;小黄米是黏谷子加工出来的米,因其色黄,粒小,所以叫小黄米。当下,因糜子和黏谷子产量低,种植的人极少,市场上卖的年糕,大都是黏大米面做的。
大黄米也好、小黄米也好。若制作成年糕,其工艺是同样的。即首先将米用热水淘了,装进口袋里,放在热炕上闷着,直到把米闷透了,即用手一捻就捻碎了的时候,就可以上碾子碾成黄米面了。但这种黄米面是经过“黄面罗”罗过的,粉面较细,适合制作年糕。
在制作年糕的时候,黄米面内要加入适量的水分,以黄米面散散落落,用手攥,攥不成团为准。同时,将蒸年糕的锅烧开,笼屉上面铺薄薄一层(约一公分厚)烀熟的芸豆或其他别的豆类。之后,把黄米面一层一层,撒在熟豆子上面。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蒸撒年糕过程,锅要始终是开着的,每撒一层黄米面,要等热气上来后才能继续撒第二层。否则年糕熟不透,生。待黄米面撒到七、八公分厚时,上面再撒上薄薄一层熟芸豆,盖严锅盖继续烧开锅约二十钟,年糕就熟了。
责任编辑: 曹淑杰
相关知识
发酵糙米糕的制作工艺研究
糕团制作技艺(黄天源苏式糕团制作技艺)
方便保健年糕及其制取工艺的制作方法
古法手工制作,非遗糕点飘香 ——记得膳斋清真糕点制作技艺传承人刘猛
肠粉的制作工艺与技巧
香橙冻糕怎么做?香橙冻糕商业配方工艺,香橙冻糕制作技巧,香橙冻糕做法
苏州糕点历史与制作工艺 免费文案+PPT模板下载
浙江年糕制作方法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网址: 关东“年糕”的 制作工艺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