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科普】穴位贴敷疗法

【健康科普】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由于膏药(贴)直接敷贴于体表,经皮肤发挥作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

因为作用于穴位,经皮肤吸收的药物较少,不经过消化道,此法可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反应,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一些服药困难的人群(比如小孩),穴位贴敷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治疗选择。

穴位贴敷既可治疗一些慢性病,也可治疗一些急症,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便秘、积食、关节痛、小儿厌食等。此外,还可用于预防保健。‍

治未病科特色穴位贴

我们在搜集经典名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自制了多种穴位贴,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一、失眠贴:用于入睡困难、心神不宁、多梦、惊悸。

贴敷穴位:涌泉穴。

二、便秘贴:

便秘1号方:用于脾虚痰湿证,症见:大便粘腻,排出不爽,形体肥胖,口黏苔腻等。

便秘2号方:用于脾虚证,症见: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便后疲乏,神疲气怯,舌淡嫩,苔薄,脉虚。

便秘3号方:用于脾胃湿热证,症见:大便秘或溏泄不爽,脘腹胀满,纳少厌食,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贴敷穴位:神阙、中脘、关元。

三、脾虚厌食贴:用于食少纳呆,食后脘胀,大便溏泻,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肌肉消瘦,舌质淡白,脉缓弱等。

贴敷穴位:神阙、中脘、关元。

四、寒凝腹痛贴:用于腹痛急起,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苔薄白,脉沉紧。

贴敷穴位:神阙、中脘、关元,或阿是穴。

五、咽炎贴(风热) :用于咽部疼痛,吞咽不利,咽部红肿,伴发热、恶风、头痛、咳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等。

贴敷穴位:大椎、天突。

六、咳嗽贴(风寒):用于咳嗽频作,咽痒声重,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伴有咳嗽痰多色白质稀。

贴敷穴位:大椎、天突。‍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1.根据药物性质不同,调整贴敷时间,以免皮肤起泡过多或药物中毒。

2.对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患者,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贴敷期间需密切关注。

3.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4.对药物或敷料贴过敏者慎用,防止皮肤严重瘙痒、破溃。

5.穴位贴敷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具体的疗程和每次治疗时间都可根据不同病症和人群灵活调整。‍

(供稿:治未病科王旭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穴位敷贴疗法简史 健康科普
穴位贴敷治疗贴
穴位贴敷疗法:中医贴敷减肥秘诀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临床常用剂型 健康科普
穴位贴敷疗法的功效、适应症
【健康驿站】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复方大黄膏贴敷神阙穴,天枢穴治疗便秘)
穴位磁疗贴(葵花)(穴位磁疗贴)
穴位磁疗贴(敖东)(穴位磁疗贴)

网址: 【健康科普】穴位贴敷疗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2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