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及盐的影响
谈及健康饮食,我们常提到的有“科学三减”——减盐、减油、减糖。虽然“减油”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大家都清楚炒菜用的油就是高纯度的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热量过剩,进而引发肥胖。然而,对于减盐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忽视。许多人误以为,盐分摄入过多只会引发口渴和血压上升,只要自身血压处于正常水平,便无需担忧。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研究显示,即便每日摄入的热量保持不变,仅仅因为盐分摄入量的增加,也会导致体重的上升,甚至直接促使脂肪的堆积。盐会通过渗透压作用迅速导致体重增加。许多注重身材的女性在日常饮食中严格控制热量摄入,然而,只要在聚餐时摄入大量重口味食物,第二天体重就会莫名其妙地增加两三斤,甚至感觉身体变得臃肿。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关键在于盐的特性。盐,即氯化钠,在溶于水后会强烈吸引水分子。当血液中的盐分增多,渗透压随之上升,这会吸引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管。这一过程不仅导致血压上升,还使组织处于缺水状态,皮肤和黏膜失去滋润。随后,身体因缺水而产生口渴感,促使人们大量补充水分。然而,由于盐与水“绑定”在一起,肾脏排出盐分的速度缓慢,导致短时间内体内积存大量水分,引发轻度水肿。
因此,体内盐分增加导致的水分滞留是体重上升的直接原因。对于日常盐分摄入量不高的人来说,晚上摄入过多盐分后,次日体重便会显著上升。虽然这种增重是短暂的,通过减少咸食摄入可在两三天内恢复正常,但长期高盐饮食确实会促进肥胖。
02高盐饮食的研究与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揭示,咸盐与肥胖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远非单纯的水分增加所能解释。尽管其背后的原理尚未完全阐明,但一项2018年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索的线索。该研究通过小鼠实验揭示,高盐饮食会激活醛还原酶-果糖激酶的代谢途径,导致肝脏和下丘脑内源性果糖生成增加,进而刺激食欲,推动肥胖、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的形成。若阻断内源性果糖的合成途径,小鼠在高盐饮食下便不易增重。
这一发现表明,多吃盐与多喝甜饮料在促肥方面有着共同的生理机制。尽管人们对甜饮料的催肥作用已有警觉,但盐的催肥作用却往往被忽视。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对比发现,高盐摄入者患肥胖、脂肪肝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著增加。由此推测,这一多吃盐催肥的机制在人体中同样存在。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爷爷吃得咸却并不胖。这或许可以归因于那个年代的生活方式。那时生活艰苦,人们吃得少且体力活动多,因此没有过多的热量可以转化为脂肪储存。然而,如今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坐在空调房里,体力活动大幅减少,而盐分的排出也相应减少。同时,尽管菜肴可能并不太咸,但由于饭少菜多,我们实际摄入的盐量已经大大增加。此外,零食、方便面等高盐高钠食物也成为了我们日常摄盐的重要来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高盐饮食在促进食欲、增加热量摄入方面变得更为隐匿和难以察觉。
03重口味食物的影响与建议
话说回来,食物之所以美味,仅仅靠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增加食物的香味,我们通常会加入油脂,这不仅提升了食物的脂肪含量,也相应地增加了热量。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食物的口感,味精、鸡精和肉类香精等增鲜、增香成分也被广泛使用。这些成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食欲,但同时也带来了短期的味觉满足。
特别是那些食材质量不佳的餐馆,往往会通过重口味来掩盖原料成本低、品质差的问题。然而,这种高热量、高糖分、高盐分的“重口味”食物,会刺激食欲,让人欲罢不能。因此,长期食用重口味食物的人,在相同的遗传和体力活动水平下,更容易肥胖,这并不意外。
那么,如何与咸味美食和谐相处,避免“吃咸肥”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是尽量少吃其他咸味食品,如零食和主食,只让菜肴承担盐分。在餐桌上,以清淡为主,用白水、茶或黑咖啡替代咸汤。
二是合理搭配食物,控制总量。例如,如果家人喜欢用香菇酱或辣椒酱佐餐,那么可以做一个水煮青菜叶来中和口味,或者选择其他低钠含量的肉类替代肠类和火腿。
三是利用鲜味、香味和酸味来减轻咸味。例如,通过添加味精或鸡精,可以减少菜肴中的盐分,同时保持美味。
四是购买食物时注意查看钠含量数据,选择较低的产品。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明确标出钠的含量,这有助于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五是减少咸味调料的使用。无论是火锅蘸料、方便面调料还是煲仔饭拌料,都应适量使用,甚至减半。
六是在享受过咸味美食后,用淡味餐来平衡。避免连续食用重口味食物,给身体排除多余钠盐的机会。
七是经常运动出汗,通过排汗来减少体内的盐分。
遵循这些建议,我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体态。当然,偶尔放纵一下食欲,品尝过瘾的大餐,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乐趣。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减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如何减少食盐摄入量?
高盐饮食对健康有何影响?如何降低盐摄入量来预防疾病?
爱吃咸,会催肥,食盐摄入过量,会导致高钠肥胖
如何把握好盐的摄入与人体的健康
爱咸口重,真会增加体重,招来肥肉?七招预防“吃咸肥”
控制盐的摄入量,减少咸味食品,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和水潴留
重视盐的摄入!了解盐与健康
如何减少摄入的盐和糖?
食盐摄入量与减盐小技巧
如何减少食盐摄入?
网址: 盐的摄入与体重管理:如何预防“吃咸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