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研究:食盐摄入与肥胖正相关

最新研究:食盐摄入与肥胖正相关

最新研究:食盐摄入与肥胖正相关

众所周知,高盐摄入量与血压升高(BP)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研究报道高盐摄入与超重/肥胖相关,并提出一个假设,盐摄入可能是成人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之前的结果研究存在争议。 2019年5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赵连成及美国西北大学Jeremiah Stamler共同通讯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在线发表题为“Salt intake and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obesity in Japan, China,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TERMAP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来自中国等4个国家4680名年龄在40-59岁的男性和女性的数据,发现食盐摄入量与中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BMI和超......阅读全文

出生年份晚可导致肥胖

   FTO基因与肥胖密切相关,最新研究发现,FTO基因的一个变体对肥胖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生时间。  “我们发现,目前已知的肥胖相关基因与身体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会随着被试者出生年份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精神病学部门的詹姆斯·尼尔斯·罗森奎斯特博士表示,出生较早的被试者,基因

延长母乳喂养可预防肥胖

7月25日出版的《自然—代谢》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接受母乳喂养时间更长的啮齿动物幼崽在成年后肥胖的可能性更小,即使喂养高脂饮食也不会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证明了母乳喂养对啮齿动物的重要性,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确定这些影响是否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比如人类。孕期饮食和新生儿喂养被认为是决定神经发育和行为反

Diabetes:肝糖原可抑制机体肥胖

  肝脏通常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机体过多的糖类(葡萄糖等),随后释放到机体需要的部位;而糖尿病人机体肝脏却并不能储存糖原,这就是为何糖尿病患者经常会遭受高血糖症的原因;近日,一项来自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omedicine)的研究报告称,小鼠机

肥胖性低通气的发病机制

  腹部脂肪堆积,腹腔内压力升高,横膈抬高使胸腔压力增高,纵隔障内大量脂肪堆积,胸壁肥厚,限制胸廓扩张和膈肌运动,限制了肺的呼吸功能。全胸顺应性降低,引起肺部通气不良,潮气量减少,肺通气减少,肺功能减弱,患者肺活量、储备呼气量、功能残气量以及全部容量均行减少。且体重的不断增加,其不均匀的换气程度也加

《Nature》癌症和肥胖或可传染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们共享的不仅仅是屋子。无论是家人还是室友,室友体内的微生物往往是相同的,同居的时间越长,这些微生物群落就越相似。  这一结论基于1月18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关于世界各地数千人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群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与微生物群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包括癌症、糖

《自然》揭示肥胖最大风险基因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科学家领导的团队对50多万人的体重指数(BMI)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BSN和APBA1两个基因的变异对肥胖风险的影响最大。其中BSN基因的变异会使肥胖风险增加6倍,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图片

Obecity:肥胖患者为何会受到歧视?

  发表在《Obecity》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肥胖症的人不仅受到侮辱,而且这种侮辱是非人性化的。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肥胖症现在非常普遍。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和四分之一的英国成年人在医学上被定义为患有肥胖症。然而,肥胖是由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驱动的复杂医学病症。  之前的研究表明

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介绍

  肥胖(Obesity)是一种疾病,随着肥胖患者日益剧增,肥胖相关性肾病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1974年Weisinger 首次报道了重度肥胖与蛋白尿之间的关系。后续的研究发现,由肥胖导致蛋白尿的患者,其肾活检组织中可以观察到肾小球肥大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病变。肾脏的生理功能改变表现

Nature子刊揭示新肥胖基因

  来自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编码一种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的基因拷贝数越少,人们形成肥胖的风险就越高。这些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或许有必要根据人们的遗传倾向以及是否具有消化不同食物所必需的酶,来提出更为针对个体消

酶可控制肥胖,是真的吗?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万病之源,肥胖的原因大体有四类:  (1)是遗传性的。(2) 是体内渗透压不平衡, 造成细胞间积留过量的水分,而显得臃肿肥胖 。(3) 是体内消耗热能(卡路里)的酶不足引起肝糖过量累积造成的肥胖。(4)平衡体内营养(消除多余营养)之酶不足,造成营养的堆积而引起的肥胖(有多余之赘肉)

J-Neurosci:肥胖和大脑也相关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等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肥胖如何和大脑中阿片样神经递质的改变之间相关。  研究者表示,肥胖和大脑中阿片样系统的功能改变存在一定关联,阿片样系统主要帮助机体产

《科学》:科学家解码肥胖基因

今年春季,当第一个隐藏在肥胖症背后的关键基因被发现后,科学家们无不感到欢欣鼓舞。然而不久他们便搔起了头皮。没有人——甚至包括发现这种基因的糖尿病专家——知道这种名为FTO的基因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如今,一个研究小组向着破译FTO蛋白质让人发胖的原因迈出了关键一步。 研究人员对影响肥胖的FTO基因

抵御肥胖新疗法肠道味觉受体

  尽管抗肥胖药物已经有超过25年的研究历史,但是很少有药物能表现出长期的功效.现在发表于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的一篇新的研究报告指出,靶向肠道中的味道传感器可能是抗击肥胖的一个有前途的新策略。  肠道能品味我们吃到的味道——酸、甜、苦、辣,这基本上

胆汁酸与人体肥胖的关系

胆汁酸与肥胖也存在联系。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大鼠模型体内胆汁酸的水平明显降低,而给予小鼠胆汁酸后能够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临床研究也指出,虽然肥胖者游离型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的水平略低于表观正常的对照者,但是肥胖者甘氨鹅脱氧胆酸和牛磺鹅脱氧胆酸的水平却高于对照者,说明肥胖会影响胆汁酸的组成。还

研究发现肥胖可能会传染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生活在肥胖或超重儿童周围的青少年会认为自己的体型是理想的。研究人员表示,这些青少年本身就容易肥胖或超重。  研究负责人Ashlesha Datar说:"较高的肥胖率可能会使青少年不健康的体重正常化,从而加大预防肥胖的难度。"她是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

关于中心性肥胖的基本介绍

  向心性肥胖(concentric obesity),指患者体内脂肪沉积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发展的一种肥胖类型。该病多见于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患者患病后食欲亢进,同时出现异常肥胖,出现锁骨上脂肪垫和水牛背,腹部脂肪明显堆积,而四肢却不肥胖,有时反而消瘦,与肥胖的躯体形成鲜明对照。治疗原发病,控制饮食

肥胖:十一种癌症与之相关

  研究人员回顾两百余篇研究后得出结论,超重将有可能增加多种癌症发病风险,这之中包含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  先前,根据英国两家主要慈善机构的数据预测,2035年末肥胖人口将超过英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在今后的20年,肥胖相关癌症可达七十万例。  另一项来自一国际团队的研究更是警告公众,已有

Cell-reports:肥胖炎症新纽带——PKR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双链RNA依赖性激酶(PKR)能够通过影响翻译起始因子eIF2α和JNK磷酸化,促进肥胖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导致代谢恶化,通过抑制PKR活性能够有效改善系统性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代谢。  肥胖过程中常伴随代谢

JAMA:母亲肥胖增加婴儿死亡风险

  肥胖会带来很多危害。英国一项新研究显示,母亲在怀孕前或怀孕早期超重或肥胖,会增加流产、死产以及婴儿死亡的风险,其中怀孕过程中严重肥胖的妇女面临的风险最高。   全世界每年发生约 270 万例死产事件,还有 360 万名婴儿在出生 28 天内死亡。为了解母亲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流产、死产

《细胞—代谢》:脂肪摄入过量会影响生物钟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脂肪摄入过量会引起机体内在生理节奏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对各种生理过程的调控。这一发现意味着生物钟和代谢之间或许存在更为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并有望加深科学家对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的理解。相关论文发表在11月7日的《细胞—代谢》上。 图片说明:高脂肪食物会影响雄性小鼠的

研究人员:脂肪不可怕-适度摄入有利健康

   29日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上的这项研究涉及5大洲18个收入水平不一的国家和地区的13.5万人。   研究人员发现,饮食结构中脂肪在能量中占比35%的人,死亡风险比脂肪占比11%的低23%。   研究牵头人、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的马希德·德甘对法新社记者说:“与普遍认为的相反,增

高膳食纤维摄入有助降低慢性病风险

  一个国际团队日前在期刊《柳叶刀》发表报告说,每天饮食中摄入较高水平膳食纤维的人与那些摄入较少这类物质的人相比,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更低。  这项研究由新西兰奥塔戈大学学者领衔的团队完成。他们对过去近40年里的185项前瞻性研究和58项临床试验进行了系统评估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摄入25克至29克

Am-J-Pathol:绿茶和膳食铁不宜同时摄入

  绿茶因其强大的抗氧化功能而具有很多健康益处,但是一项针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式小鼠的新研究提示着同时摄入绿茶与膳食铁可能实际上降低绿茶的益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3月8日在线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

限制卡路里摄入量可以延长寿命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限制卡路里摄入量可能减缓衰老。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限制卡路里摄入量可以减缓蠕虫,苍蝇和老鼠的老化,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想看看这样做是否可以减缓人类的生物老化。  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生物老化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行,恶化的缓慢过程。如果我们可以减缓生物老化

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

  “我们营养协会提倡每人每天至少摄入200克水果和300克蔬菜。”9月21日,在卫生部、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营养学会和佳沛中国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果蔬营养与膳食平衡”专家会议上,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贾健斌表示,从1992年至今的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不够。家长应从小帮助孩

如何提高婴儿维生素D摄入量?

  一项研究指出,对哺乳期妇女每日补充6400IU的维生素D能够保证其乳汁中维生素D的含量,从而保证婴儿的正常需求。因此,对母亲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可以成为一种保证婴儿维生素D**的可选方法。    来自美国南加州医学院及儿童医院的教授Bruce W. Hollis博士在最新一期的《儿科学》杂志上发表

专家释疑:国人膳食胆固醇推荐摄入限量吗

  近期,有关美国膳食胆固醇未设定推荐摄入限量的消息受到我国各大媒体、专业人士以及广大民众的极大关注,其相关信息借助着互联网的力量俨然一副“我要上头条”的架势。为此,中国营养学会特别邀请《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2013版第六章脂类的撰稿人苏宜香教授摘录出膳食胆固醇推荐摄入限量的相关内容,以飨

Cell:鉴定出调节食物摄入的味觉回路

  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喜欢甜食,特别是在饥饿时。但是如果你在正常情形下从不抗拒甜点的话,那么作为一项科学实验,试着狼吞虎咽6个甜甜圈。吃完后,即便是一块最可口的巧克力蛋糕也将并不那么勾起你的食欲,而且你也很可能吃得更少。  大脑加工很多有助调节我们吃什么和吃多少的信号。我们如何知道哪些口味好而哪

业界呼吁立即出台反式脂肪酸摄入标准

  近日,一场针对氢化油中富含反式脂肪酸的讨论格外热烈,中国食品安全再次遭遇信任危机,面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饼干、面包、蛋黄派、咖啡伴侣等美味食品,消费者不禁发出疑问,我们到底还能吃什么?  此次舆论关注的焦点剑指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由于反式脂肪酸在中国缺乏相关国家标准和

相关知识

盐摄入量与肥胖关系密切
盘点:近期“摄入蛋白质”相关研究汇总
摄入多且难摆脱,最新研究揭示盐是最大健康威胁
食盐摄入过多为何导致肥胖
新研究:摄入过多超加工食品与患癌风险上升相关
水分摄入与肥胖风险关联
食盐摄入
新研究表明孩子可帮助家庭减少食盐摄入量
油和盐摄入量与肥胖是否有关系
研究证明肥胖同暴饮暴食相关

网址: 最新研究:食盐摄入与肥胖正相关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