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在倾听中重塑生命的希望——康复之路,我们一路相伴

在倾听中重塑生命的希望——康复之路,我们一路相伴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一缕阳光照进病房显得格外明亮舒适,却照不进41床那个蜷缩的身影。3天前51岁的王叔叔因“左侧肢体无力伴活动受限半月余”,以“脑出血恢复期”收住我科,作为责任护士的我每次进病房工作时,发现他总是侧身蜷在床角,左侧身体无力地垂着,右手死死攥住被角,他的目光始终低垂,沉默寡言,心情低落,拒绝与医护人员交流,老伴送来的饭菜在床头柜上凉了又热,热了又凉,两人的对话只剩下叹息的尾音——“吃吧。”“嗯。”

    作为责任护士,我深知“脑出血恢复期”患者若错过黄金康复期,余生就将困在轮椅与床榻之间。可王叔叔的抗拒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他拒绝治疗,甚至用被子蒙住头,沙哑的嗓音从被褥下传来:“别管我,我就是个废人。”王叔叔的情绪抗拒使我们的康复治疗陷入了僵局。这时我意识到,冰冷的医疗指令无法穿透他内心那堵坚硬的冰墙。

    那日晨间护理,我轻轻拉开病房窗帘,故意放慢整理床铺的动作,指尖轻轻抚平他枕边的褶皱。“王叔叔,我小时候摔断腿,被同学笑‘瘸子’。”我声音很轻,像在自言自语。他的手指突然抽搐了一下,眼角微颤,首次开口说“他们都说我再也站不起来了……”我没有反驳,也没有递上教科书式的安慰,只是搬了把椅子坐在他床边默默地倾听他的诉说。他的故事在漫长的沉默中一点点渗出:年轻时他是建筑工人,扛水泥、爬脚手架从不怕累,如今却连翻身都要靠人搀扶。最让他崩溃的,是看到老伴佝偻着背为他擦身时,鬓角的白发刺得他眼眶生疼。“她跟着我……太苦了。”他别过头,哽咽地说,此时此刻我明白了,原来王叔叔主要是感觉自己已经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康复治疗效果没有马上显现,担心老伴照顾他太辛苦,拖累了家人。

 

    得知他情绪崩溃的缘由后,我先安抚王叔叔,“叔叔,您先别担心,您的顾虑与担忧我也已经知道了。”王叔叔激动地说:“小姑娘你懂什么,你什么也不懂,我现在就是不想做康复治疗,好几天了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我静静听完他的诉求后说道:“王叔叔,早期康复治疗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最佳康复治疗时间,后期反而会增加你的痛苦。而且前期康复是为后期前面康复打基础,功能障碍也不可能短期内就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步步按计划实现目标,先坐起来,再站起来,再动起来。”王叔叔沉默着不说话,但也表示了认同。

    我接着继续解释打消他的顾虑:“您看您旁边这位李叔叔,入院时连坐都坐不稳。”我轻声说,“现在他能自己吃饭,上周还让儿子推他去公园。”王叔叔的视线久久停留在李叔叔身上,浑浊的眼底泛起一丝波动。从现在开始你积极配合我们做康复治疗,可以尽早恢复你的身体功能,提高你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这样才能缓解你老伴的生活压力,慢慢的你俩也可以推着轮椅出去散步,这也是一种幸福生活呀,您也不用担心以后你的老伴照顾你,太累了,现在您可以宽心一点了吗?”

 

    次日,我照例推开病房门,看见王叔叔正用右手死死扣住床栏,左腿一点点向床边挪动。老伴想要搀扶,被他摇头拒绝。“小郑,”他额角青筋凸起,声音却带着久违的坚定,“帮我约今天的康复治疗。” 此时王叔叔的老伴也向我投来了赞许和感激的目光。

    后来王叔叔恢复的一天比一天好,出院时可以拄拐行走,可以在老伴帮助下自己吃饭、洗漱,最重要是心情明显好了起来,也对我们的团队、还有我个人表达了最真诚的感谢。

 

    那天目送他和老伴进入电梯,我忽然想起一句话:“护理,始于关爱、基于专业、终于关怀”,愿我们的温馨护理,让一片洁白的医院成为患者健康的绿洲!

供稿:康复医学科    郑长英


相关知识

从厌食症到康复:我的艰难与希望之路
华山康复丨劳动报专栏:创新康复之路 重塑新生希望
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康复之路:科学锻炼,重塑生活希望
探索希望之路:艾滋病专业咨询,点亮生命之光
帕金森患者的康复之路:科学锻炼,重塑生活希望
肥胖与心理康复:重塑健康生活的希望
结直肠癌治疗新篇章:希望之光照亮康复之路
促进联系:同伴服务在心理健康康复中的力量
荆棘路上的生命绽放:“妹妹”的康复诗篇
我的从医路—回望初心谈感想|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李阳 倾注爱心,在守护健康中实现自我价值

网址: 在倾听中重塑生命的希望——康复之路,我们一路相伴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