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桑叶提取物的控糖功效,主要源于三大核心成分:
1 - 脱氧野尻霉素(DNJ)
作用机制:作为天然糖苷酶抑制剂,DNJ 能抑制肠道内 α- 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峰值<sup>[1]</sup>。
独特优势:与西药阿卡波糖(拜糖平)作用类似,但属于天然来源,胃肠刺激更小。
桑叶多糖(Morus alba Polysaccharides, MAP)
双重调节:一方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肌肉和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另一方面抑制肝脏糖异生,减少内源性血糖生成<sup>[2]</sup>。
附加价值:多糖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同时提升免疫力,适合糖尿病合并免疫低下者。
黄酮类化合物(如芦丁、槲皮素)
抗氧化应激:糖尿病患者体内自由基增多,黄酮类成分可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胰岛 β 细胞功能<sup>[3]</sup>。
血管保护: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辅助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等并发症。
动物实验:机制验证的 “基石”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显示,给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桑叶提取物(500mg/kg)4 周后,空腹血糖降低 38%,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 21%,且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sup>[4]</sup>。
人体临床:温和有效的 “证据链”
一项纳入 80 名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干预组:每日服用桑叶提取物胶囊(含 DNJ 50mg + 多糖 300mg),持续 12 周;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结果显示,干预组餐后 2 小时血糖降低 19.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改善 2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sup>[5]</sup>。
作用边界:不可替代药物
桑叶提取物适合轻中度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0mmol/L)作为饮食控制的辅助手段;
对依赖胰岛素的 1 型糖尿病或血糖严重失控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停药。
明确产品类型与剂量
提取物形式:
标准提取物:需标注 DNJ 含量(建议≥1%)和多糖含量(≥20%);
桑叶茶:选择霜桑叶制成的袋泡茶,每日用量相当于干品 10-15g(煮水效果优于冲泡)。
服用时机:餐前 30 分钟服用,与主食搭配效果最佳。
联合管理:打造控糖 “组合拳”
饮食配合: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增加全谷物、蔬菜比例,避免抵消桑叶的控糖作用;
运动加持:结合规律运动(如每日快走 40 分钟),可进一步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药物协同:正在服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者,需监测血糖以防低血糖,必要时调整药量。
禁忌与安全考量
人群限制:
低血糖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慎用;
脾胃虚寒者(易腹泻)建议选择炒制桑叶(降低寒性)。
质量把控:选购时认准保健食品批号(国食健注)或药品标准(如桑叶总黄酮胶囊),避免劣质提取物(如溶剂残留超标)。
尽管研究证据积极,桑叶提取物仍存在争议:
个体差异大:受肠道菌群、遗传因素影响,部分人服用后效果不显著;
长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目前研究多为 12-24 周短期观察,长期服用的肝肾毒性需进一步验证。
专家建议:将桑叶提取物作为糖尿病管理的 “补充选项”,而非主要治疗手段。在尝试前,建议咨询内分泌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桑叶提取物的控糖价值,是传统药食同源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的美妙相遇。它提醒我们,大自然早已为健康埋下伏笔,而科学则是解码的钥匙。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桑叶提取物或许不是 “奇迹解药”,但合理使用可成为安全、温和的控糖助力。毕竟,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但每一份谨慎的尝试与科学的探索,都值得被尊重。
参考文献
[1] 《Phytomedicine》, 2020, 桑叶 DNJ 抑制糖苷酶活性的分子机制
[2]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2021, 桑叶多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3] 《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 2022, 桑叶黄酮抗氧化应激的临床数据
相关知识
糖尿病患者吃醋指南:科学控糖新选择
糖尿病患者饮食科普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发布科学控糖,这些食养建议请记下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指南:饮食、运动与合理搭配
科学控糖:糖尿病饮食指南
糖尿病的饮食管理:科学搭配,有效控制血糖的健康指南
什么是桑叶提取物,血糖管理与低GI食品的好帮手
帝恩济(DNJ):桑叶提取物,可合理“控糖”,是糖友的福音
一种糖尿病人专用桑叶复合降糖固体饮料的配方的制作方法
周明华:控制血糖,从餐桌上做起: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南
网址: 桑叶提取物:糖尿病患者的「天然控糖搭档」?科学证据与使用指南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