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第十一屆四川農業博覽會迎來“甜城”內江的華麗綻放。內江市東興區9家企業攜40余種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全面展示了東興區在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科技化領域的長足進步和創新成果。
內江天冬、紫皮大蒜、永福生姜……一直以來,東興區依托生態優勢和農業基礎,持續挖掘地域特色農產品資源,通過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品牌培育等措施,推動傳統農業向標准化、產業化、品牌化轉型,讓“小特產”成長為“大產業”。今年,農業農村部公示了2025年第一、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特質農品,東興區6個特色產品名列其中。截至目前,東興區共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9個。
內江天冬亮相農博展會 “藥食同源”產業創新發展
9月4日至7日,第十一屆四川農業博覽會上,四川天草潤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本次農博會的參展商,在內江展廳4號館以天冬產品成為本次展會的一大亮點,吸引眾多目光。
展區內,天冬系列產品琳琅滿目,有天冬干條、天冬粉、天冬護膚品、天冬酒、天冬餅干、天冬蜜餞等。這些產品不僅展現了內江天冬產業的深度開發成果,也體現了東興區農業特色產業的創新發展。
在東興區,天冬已扎根於此1400余年,食用歷史近200年。自2021年起,東興區把握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的契機,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做大做強天冬產業,發展壯大“中國天冬之鄉”和中醫藥大健康產業。
天冬作為東興區“藥食同源”的特色產業,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目前,東興區核心區種植天冬2.5萬畝,建成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收集全國天冬種質資源242份,培育省內首個天冬新品種“川冬1號”。創新推行糧藥、林藥套種模式,打造50余個生態種植基地和7個中醫藥現代農業園區。建成中藥材初加工基地8個,日加工能力約50噸。同時還成功研發出天冬洗護、日化、果酒、醬酒、飲料等大健康產品,成功轉化了天冬粉、天冬面膜等多款產品。
為提高天冬產品附加值,今年以來,東興區還加快推進成渝雙圈東興食品加工集中區建設,正在引進龍頭企業,將天冬、黃精等“藥食同源”產品制作成藥膳食品、保健用品、休閑食品、化妝品,向市場推廣。
地標產品打造“甜城名片” 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田家蒜,永福姜,白合海椒,調味鄉。”這是東興區民間流傳的一句話,道出了田家紫皮大蒜、永福生姜作為東興區農產品的重要地位,它們以其獨特的口味享譽市場,成為“甜城味”的一張重要名片,更是各地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調味佳品。
在田家鎮紫皮大蒜核心種植區火花村,9月初才種下的紫皮大蒜長勢良好,上千畝綠色的蒜苗盡顯勃勃生機。僅在火花村,紫皮大蒜種植面積就達1500畝,平均畝產近2000斤,畝產值近6000元。除了滿足內江本地消費者的需求外,紫皮大蒜還遠銷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搶手貨”。
“我們鎮種植大蒜已有近300年歷史。因為本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為紫皮大蒜提供了較好的生長環境,使其具有蒜汁稠粘、蒜味辛辣、品質好、宜久存的特點。”田家鎮副鎮長黃靜介紹,田家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田家紫皮大蒜種植,通過村集體帶頭種植、引進新技術,提高紫皮大蒜品質,調動村民種植紫皮大蒜的積極性,推動小蒜頭做成大產業,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當前,東興區全域紫皮大蒜種植面積已達15000畝,年產值達5000萬元。
走進永福鎮的田間地頭,鮮姜的辛香味伴著泥土芬芳扑面而來。作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永福生姜”,以色澤嫩白,口感嫰脆、辣度濃香適口的特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這個承載著地域特色的“國字號”農產品,憑借過硬品質,成了農戶增收的“金疙瘩”。
據介紹,永福鎮成立生姜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集中成片的標准化科技示范種植基地,規范產品包裝樣式,統一生姜經銷渠道,推動永福生姜走向更廣闊的市場。“2025年全鎮生姜種植面積約2200畝,預估總產值將達4000萬元。”永福鎮黨委書記邱剛說,永福生姜產業正逐漸形成種植、加工、貿易一整條產業鏈,以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雙輪驅動實現品質突圍 品牌強農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山的“土貨”雖好,但也需廣為人知。近年來,東興區堅持深挖本土農特產品多元價值,推出一批有品質、有口碑、有市場的特色農特產品牌。內江西瓜、東興草莓、大千谷香米、椑木水晶蘿卜……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出圈”,東興區穩步走出了一條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全區現有地標農產品4個、綠色農產品6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9個,特色農業資源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東興區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品牌培育股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東興區接連出台《東興區農業“三品一標”認証獎勵實施辦法》,制定《東興區農產品品牌培育規劃》,著力培育壯大品牌農產品。
為拓寬銷售渠道,實現品牌農產品價值,東興區在人流密集的商場、超市設立特色產品銷售專櫃,以“線下展示+線上運營” 模式開展品牌營銷。積極搭建品牌宣傳、展示、交流、交易平台,組織品牌主體參加西博會、農博會等大型展會,並自主開展端午節民俗活動、豐收節、迎春展銷會等市場拓展活動,合作開設“一田一家”等7個電子商務服務平台,積極開展線上銷售活動,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同時,完善品牌農產品名錄,對品牌農產品實行動態跟蹤管理,逐年加大對品牌農產品的巡查檢查和抽樣檢測,確保品牌農產品質量過關。
青山綠水間,東興區的農特產業正經歷著令人欣喜的蛻變。天冬的清甜與稻米的芬芳相得益彰,大蒜、生姜的辛辣與草莓、西瓜的甜美各領風騷。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每一款名優新特農產品都承載著東興人對土地的深情,也見証著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天下誰人不識君”,東興一批批特色農產品在市場拓展與質量安全雙輪驅動下,實現了從“田間”到“車間”再到“舌尖”的轉變,走向更廣闊的舞台。未來,東興區將繼續推進“品牌強農”行動,健全完善各類農產品標准體系,加快推進優質農產品示范基地和園區建設,全力打造東興特色農產品品牌形象,助力區域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田園)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关知识
內江市東興區:沃土生金 特色農產品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安徽懷遠:現代農業結碩果 鄉村振興正當時
理想華萊:“三茶統籌”助力鄉村産業振興
南通啟東:以競促進,奔赴“下一個千億”
品味山西藥茶 推動產業發展
龍江繪製健康扶貧“路線圖”
廣西立足農業發展規劃 創新農業利用外資模式
吃干榨淨“一粒豆”(年終策劃·抓牢抓實糧食生產)
2025年中國黃瓜行業市場產業鏈分析與未來展望
漳州詔安:“梅”好產業挺進新賽道
网址: 內江市東興區:沃土生金 特色農產品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9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