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减肥到底是看“运动量”还是“心率”?运动半天是不是白练了?

减肥到底是看“运动量”还是“心率”?运动半天是不是白练了?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一身汗练完,爽归爽,但一看手环上的数据,“热量没多少,心率也没上去”,立刻陷入灵魂拷问——

我到底是练了个寂寞吗?

或者你也经历过这种情况:

明明在家跳了40分钟操,累得像条狗,但别人一句“你心率没到燃脂区不算!”

直接把你练出来的那点成就感全数击碎。

所以问题来了:减肥到底是看“运动量”重要,还是“心率”重要?

作为一个健身教练,也作为一个曾经被这些问题搞得头晕脑胀的普通人,我想用最通俗的话,把这事讲明白。

01. 什么是“运动量”?什么是“心率”?

先别急,我们搞清楚这俩到底是啥。

运动量,就是你运动的“总付出”——比如时间、强度、消耗的热量。可以粗暴理解为:“我今天练了多久、练得多累”。

心率,就是你运动时心跳的频率。咱们常听到的“燃脂心率区间”,指的是你心跳在某个区间范围,比如最大心率的60%-70%,据说这个时候燃脂效率最高。

但——重点来了!

心率只是“评估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

你想减肥,最终看的还是你总共消耗了多少热量 vs 你吃进了多少热量。

02. 那我到底该看哪个?

答案是:两个都重要,但别被“心率”绑架。

很多姐妹被“燃脂心率”这个概念洗脑了,觉得心率没到脂肪就不会燃烧。其实,脂肪随时都在燃烧,只是比例高低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哈:

你在家快走30分钟,心率120,脂肪占比高,但总热量消耗可能才150大卡;

你HIIT 20分钟,心率150,脂肪占比可能没那么高,但你总共消耗了300大卡。

那你说,哪个更减脂?

当然是总消耗更多的那个!

所以啊,别迷信某个数字或者某个“完美心率区间”,别为了达到某个心率去硬撑。

03. 真实情况是这样:

我刚健身那会儿,天天看表、刷心率,甚至有人建议我“别说话,一说话说明你心率不够高”,我真的在操课上憋着气跟哑巴一样。

但后面我才发现:与其强行追求心率,不如先关注自己能坚持的运动形式。

就像我有个朋友,办公室久坐一族,非要照网上说的去跑步练HIIT,结果练一次膝盖疼三天。后来我给她换成每天快走40分钟+轻力量训练,3个月瘦了10斤,还没反弹。

04. 那到底该怎么安排减脂运动呢?

记住四个关键词:能做、能坚持、能累、能进步。

1)新手:先提高基础活动量。

别一上来就搞心率。每天走够8000步,搭配简单居家操,就是好开始。

不求燃脂区,只求别躺太多。

2)中期:加点强度,有计划进阶。

比如加入有氧+力量训练,20分钟HIIT + 20分钟哑铃训练,心率也许高低波动,但总消耗肯定上来了。

3)长期:注重“恢复”和“强度变化”

身体是会适应的,长期一个节奏运动,效果会下降。所以要适当换强度、练练间歇,甚至安排主动恢复日,防止过度训练带来的代谢下降。

05. 最后,别再焦虑设备上的数字了

手环、运动APP上的数据只是“参考值”。你今天状态不好,心率低一些,不代表你白练了。你今天练得开心、出了一身汗,就已经是胜利。

别总盯着“心率区间”、“卡路里数字”来判断自己有没有用,身体的变化,从来不是靠一个数字决定的。

你要知道:运动,是你身体和你“交朋友”的过程,不是你天天跟它斗智斗勇的战斗。

如果你看到这,想必你也有过被“心率”和“运动量”搞迷糊的阶段。

我曾经也纠结、也质疑自己是不是方法不对、练得不值。

但走过这些阶段才明白:

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一定是数据最完美的那个,而是你能坚持、能快乐的那个。

与其追求“完美心率”,不如从今天起,给自己一点耐心,动起来,享受流汗的感觉,持续3个月,你就会感谢现在这个不焦虑的自己。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运动减肥是每天运动好还是隔天运动是...
运动不到30分钟=白练?你是不是对运动减肥有什么误解?
运动半年还没瘦?快看你是否进入了运动减肥误区
最佳减肥运动:究竟是跑步还是力量训练?
长跑十年,却跑废了心脏!运动对心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每天有氧运动是不是只会有益无害?到底该怎样运动?看完全明白
跳绳是无氧运动还是有氧运动
体重不超标但体脂率高?是做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好
减肥是运动好还是节食好?
为了更有效地减肥,运动前是吃还是不吃?

网址: 减肥到底是看“运动量”还是“心率”?运动半天是不是白练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