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医建脾手法

中医建脾手法

中医健脾的核心手法包括饮食调理、穴位按摩、艾灸、运动及情志调养。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虚常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水肿等,健脾需通过综合方法恢复脾的运化功能。

选择健脾食物: 1.

中医推荐性平或温、味甘的食物,如山药

、莲子、小米、南瓜、红枣、茯苓

等。山药可补气益阴,莲子健脾止泻,小米调和脾胃,茯苓利水渗湿。 避免生冷、油腻、过甜或辛辣食物,以免损伤脾阳或加重湿气。

食疗方推荐: 2.四神汤(茯苓、莲子、芡实

、山药煮汤),适合脾虚湿重者。 小米山药粥,易消化且补益脾胃。 足三里(犊鼻下3寸): 1.

每日按压或艾灸此穴,可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中脘穴(肚脐上4寸): 2.

按摩或艾灸,缓解腹胀、食欲不振。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

艾灸此穴可温补脾阳,改善虚寒症状。

手法要点:按摩时以指腹顺时针轻柔按压,每穴3-5分钟;艾灸以局部温热为宜,避免烫伤

八段锦“调理脾胃臂单举”: 1.

通过手臂上托下按的动作,调节脾胃气机。

散步或太极拳: 2.

适度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避免久坐伤脾。

揉腹法: 3.

睡前顺时针揉腹100次,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中医认为“思伤脾”,长期忧虑或思虑过度易导致脾虚。

情绪调节: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培养兴趣爱好,缓解压力。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障充足睡眠,以助脾恢复功能。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饥饱无常。 1.避免寒湿:少吹冷风、少食冷饮,夏季勿贪凉。 2.适度饮水: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脾湿。3.辨证施治:脾虚分气虚、阳虚、湿热等类型,严重者需结合中药调理。 长期坚持:健脾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禁忌:湿热体质者慎用温补药材,如红参

、黄芪

等。

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干预,可逐步改善脾虚症状,增强体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相关知识

中医调理儿童脾胃 : 饮食建议与保健方法
调理脾胃的中医方法
女人脾虚怎么调理?女人脾虚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调理脾胃
【上海徐浦中医医院脾胃科】西式检测与中医辩证携手,精准调理脾胃健康
中医减肥手法
调理脾胃虚寒的中医内科法
脾虚中医挂什么科
脾胃虚弱消瘦的中医药调理办法
中医调理脾胃虚弱的方法与食疗

网址: 中医建脾手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