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响与家长应对策略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响与家长应对策略

01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影响

自2010年起,美国十几岁男孩中的抑郁、自残及自杀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而女孩群体中这些现象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2010年,众多10至14岁的女孩因自残而进入急救室,而仅在五年后,这一数字激增了三倍。同时,少女自杀率也相较于2007年翻了一番。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概率的上涨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相吻合,表明数字媒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i世代或Z世代,即199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他们的青春期几乎与智能手机相伴而行。这一代人最早将社交媒体融入日常生活,视其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女孩更易受影响

男孩和女孩在智能手机的使用上并无明显差异,然而,女孩在精神健康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似乎更为突出。为了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对英美两国的20万名青少年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男孩和女孩在数字媒体时间的分配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孩主要将时间投入到游戏中,而女孩则更偏向于使用社交媒体。在游戏中,玩家们可以通过耳机和话筒进行实时的沟通与交流,而在社交媒体上,则主要以图片和短信息为交流方式,有时甚至一个稍显迟缓的回复都可能引发人们的焦虑情绪。

此外,现代网络社交中存在的“等级制度”——粉丝和赞的数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影响力大小,也为青少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们需要精心修饰照片,包装自己的性格,反复斟酌发送的内容,这些行为都可能带来心理负担。研究还发现,仅仅是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进行对比,就可能引发抑郁情绪。

▣ 社交媒体的可及性和影响

社交媒体相较于多数游戏系统,其“可随身携带”的特性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然而,这种便捷性有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一些人过度依赖社交媒体,甚至在睡前也习惯性地浏览,这些行为已证实会对他们的精神健康和睡眠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体的使用上,女孩似乎比男孩更容易受到影响。事实上,已有研究指出,少年儿童在数字媒介上花费的时间越长,其情绪越可能变得消极。而在我们的最新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女孩在这一方面确实属于“易感人群”。

在每天使用社交媒体不超过半小时的女孩中,仅有15%的人表示自己感到不幸福或不开心。然而,在使用时间超过6小时及以上的女孩群体中,这一比例上升至26%。相比之下,相同条件下的男孩群体中,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1%和18%。此外,社交媒体对女孩的幸福感影响更为显著,其中受欢迎程度和积极的社交互动是关键因素。同时,社交媒体不仅充当着用户“知名度”的评判者角色,更成为了霸凌、羞辱和争吵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女孩们更加在意自己的容貌,而社交媒体无疑放大了这种由容貌带来的压力。综上所述,社交媒体给女孩带来的忧虑感显然更为深重。

02家长的应对策略

那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对于年纪尚幼的孩子,家长可以考虑推迟他们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虽然美国有法律规定13岁以下儿童不得开设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但执行起来确实存在难度。因此,家长应自觉遵守这一原则,明确规定孩子未满13岁不得使用社交媒体。至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情况会更为复杂,因为社交媒体在他们中间已相当普及。然而,我们仍可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 限制社交媒体使用

家长或监护人应深入了解孩子所使用的社交媒体及其潜在风险,以便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协助他们提高风险意识。在家庭聚会时,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社交媒体的话题。研究显示,经常与父母探讨社交媒体的孩子更懂得“网络信息永留痕”的道理,能够谨慎处理个人信息,并避免轻易与陌生网友见面。

▣ 提高风险意识

同时,家长也不应将社交媒体一概视为不良事物,毕竟它是现代孩子们与同伴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孩子而言可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家长须了解孩子使用的社交媒体及潜在风险,与孩子讨论网络信息安全,提升风险意识,避免轻易与陌生网友见面。同时,不应妖化社交媒体,应视其为孩子与同伴沟通的重要渠道。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双重影响及对策研究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管理
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精神健康
社交媒体的普及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交媒体对年轻人精神健康:影响与挑战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英媒:社交媒体对精神健康影响不大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调研报告.pptx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数据

网址: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影响与家长应对策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0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