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体重的道路上,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款最初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因其显著的减重效果被媒体冠以“减肥神药”的美誉,甚至引发全球范围内的供应紧张。2024年6月25日,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司美格鲁肽的减重适应症。但司美格鲁肽的价值远不止于体重管理,还具有优异的降糖以及明确的心血管获益等多重作用。是不是所有想要减肥的人都可以使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揭秘司美格鲁肽的真实身份!

司美格鲁肽的作用机制
司美格鲁肽是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核心机制在于其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的特性。GLP-1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司美格鲁肽通过模拟其作用,在多器官系统中产生广泛效应:
1.胰腺双调节作用:在血糖升高时增强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不同于传统降糖药,这种作用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低血糖风险。
2.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作用于下丘脑的食欲调节中枢,增加饱腹感信号;同时影响边缘系统奖赏回路,减少对高脂高糖食物的渴望。
3.胃肠道效应:延缓胃排空速度,延长营养物质吸收时间。这也是用药初期常见胃肠道反应的原因。
4.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具有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潜在的心脏直接保护作用,从而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5.器官保护潜力:动物实验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具有神经保护和肾脏保护作用。

司美格鲁肽的适应症
目前,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有2个“版本”,分为降糖版(诺和泰Ozempic)、减重版(诺和盈Wegovy)。
1.降糖版(诺和泰Ozempic)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适用于存在心血管疾病或高风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2.减重版(诺和盈Wegovy)
成人BMI≥30kg/m²(肥胖)
BMI≥27kg/m²(超重)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等)

司美格鲁肽的科学使用指南
1.用药方式:
起始剂量为0.25mg/周、皮下注射,根据耐受情况逐渐提高剂量以减轻不良反应(降糖最大剂量为1mg/周,减重最大剂量为2.4mg/周)。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可在一天中任意时间注射(无需根据进餐时间给药),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大腿或上臂,需注意轮换注射部位。
2.遗漏用药:
如发生遗漏用药,应在遗漏用药后5天内尽快给药。如遗漏用药已超过5天,则应略过遗漏的剂量,在正常的计划用药日接受下一次用药。在每种情况下,患者均应恢复每周一次的规律给药计划。
3.药品贮藏:
首次使用前,储存于冰箱中(2℃~8℃),有效期36个月;使用中的笔芯可室温保存(不超过30℃)或冷藏于冰箱中(2℃~8℃),首次使用后最多可保存6周。患者每次注射后和储存本品时应取下针头,不用时盖上笔帽避光保存,避免污染、感染和渗漏,确保给药准确。切勿冷冻本品,冷冻后切勿使用。
4.配合生活方式:
司美格鲁肽绝非“躺瘦神器”,需配合适当强度运动和均衡饮食(适量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与膳食纤维)。
5.定期监测:
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糖、肝肾功能,评估体重及并发症指标。若出现持续腹痛、黄疸等症状,立即就医。
司美格鲁肽的副作用及禁忌症
1.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约74%,多为轻中度):恶心(44%)、呕吐(24%)、腹泻(30%)、便秘(24%)通常随治疗持续逐渐减轻,缓慢剂量递增可改善耐受性
其他注意事项:轻度心率增加(平均2-4次/分钟);胆囊疾病风险可能增加,特别是快速减重期间。
2.禁忌人群:
1型糖尿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妊娠期妇女,因半衰期较长,计划妊娠前应至少停用本品2月;
哺乳期妇女;
18岁以下儿童;
合并胰腺炎病史应慎用;
有甲状腺髓样癌(MTC)个人既往病史或家族病史的患者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MEN2)患者。
虽然司美格鲁肽为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带来新希望,但其应用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医学评估和全面的健康管理基础上。对于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请在体重管理专科门诊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可以获得显著的代谢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而对于不符合用药指征的人群,盲目追求“减肥神药”可能得不偿失。记住:药物减肥并非万能,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才是减肥的最佳途径。如果你正考虑使用司美格鲁肽,务必咨询体重管理专科门诊医师,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
正如美国肥胖医学会主席所言:“我们治疗的不是体重数字,而是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健康是场持久战,司美格鲁肽或许能助你一程,但最终的胜利,仍需科学管理与长期坚持。
-2307072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门诊楼1楼减重联合门诊
审核|宣传统战处 张德宏
责编|宣传统战处 郑访江
编辑|宣传统战处 马志强
供稿|内分泌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