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有爱相伴,一起成长——《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

有爱相伴,一起成长——《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这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过程。

对于父母而言,孩子离家独立后,能积极乐观地应对事业、婚恋和家庭过程发生的变化,生活过得幸福,就是最欣慰的事。

那么,怎样能让孩子作为个体,从父母的生活中成功分离独立出去,获得幸福呢?

《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的几位作者孟馥、姚玉红和刘亮等,都是优秀心理学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将0-25岁孩子成长分成:学龄前、上学后、儿童和少年时期、青春期和离家独立几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会出现的问题,运用临床案例,剖析原因,给出了具体的专业建议。

人类的身体和心智成熟需要一个足够好的供养环境。孩子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父母和家庭,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变化和今后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者孟馥提出:家庭就是生命,家庭变成怎样,生命就会变成怎样。

父母的成长和孩子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父母只有给孩子营造爱的环境,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1、只有被爱滋养的孩子,才有强大的内心和足够的安全感。

我们常常把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作为家庭养育孩子的第一追求。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其实不然。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生活的热爱,家庭成员之间传递的爱,就是为孩子提供的最好教育环境。

本书从孩子的各个阶段逐一解析,指导父母如何让自己的爱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独立、自信、快乐的人。

在《想想办法吧!爸爸》节目播出后,许多人被黄贯中和五岁的黄莺父女俩圈粉了。

黄贯中朱茵夫妇一家三口

他们来到节目旅行地时已经半夜,别的孩子已经在爸爸怀里睡着了,而黄莺到目的地时反而清醒了。她主动帮着拎东西,爸爸要抱她时,她说:“这么多东西,不要抱,不喜欢爸爸那么累。”

有一次,节目组让几个孩子自主购物,其他小伙伴为自己买了东西,只有黄莺为爸爸买了一件衣服。

在黄贯中干活时,黄莺对爸爸唱着一句句爱的表白:“谢谢你,好爸爸,你辛苦啦!”“我要说一声,我爱你,我要给你一个家!”

许多网友说:我们心目中的彩霞仙子朱茵已经嫁给了黄贯中,而女儿黄莺就是黄贯中收获的又一个仙子。

朱茵是《大话西游》迷们眼里的女神,而宠妻狂魔黄贯中就是朱茵眼中的盖世英雄。在生活中,朱茵时刻能感受到黄贯中对她的爱意。

家庭和谐,父母相爱,在爱滋养下的孩子,他们懂得尊重和信任,也能够很自如地表达爱,勇敢真实地展现自我,也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这也是孩子面对未来最核心的内在力量。

被称为美国“育儿之父”的儿科医生本杰明·斯波克曾说:“孩子内心好像天生自带一个杯子,需要不断用爱和关心来注满。”

在《从出生到独立》书中,孟馥说: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基础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的继续和完成。

正是家庭中爱的生长和延续,不断地滋养着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幸福的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慢慢积聚成为他们内心成长的力量。

2、做好60分父母,养育路上不慌张。

父母想尽力做到完美的100分,保护和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作者告诉我们,做倾力亲为的父母并不可取。

不仅让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失去了宝贵的探索机会,也会导致他们隐藏真实想法,压抑各种情绪和感受,难以适应外界的环境生活。

孩子在渐渐长大后,也会在既想依赖父母,又不自觉抗拒的矛盾中生活。

那么怎样正确把握尺度,正确养育孩子呢?面对生活工作和孩子诸多问题的出现,父母难免会出现焦虑。其实,无论如何焦虑,都无法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焦虑情绪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网上有一个视频:妈妈在车内训斥调皮的儿子。说着说着,妈妈就哭了起来:“妈妈也是生了你之后才开始当妈妈,妈妈也有伤心的时候啊!也不想对你发脾气啊……”

是啊,我们是第一次当父母。当孩子在跌跌爬爬中学会走路成长,我们也是在摸索中开启了角色转换的新生活模式。

《从出生到独立》正是一本焦虑时代的安心养育指南。对孩子不同时期出现的情绪、沟通、习惯、需求、安全感、会犯的一些错、家庭发展过程出现变化的应对方法等等,都会例举案例,给予分析提出方法。

心理学家李松蔚,帮助过我国80%的抑郁症患者,摆脱困扰病情的惯性思维怪圈。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借用赞扬武林高手功力出神入化,来评价李松蔚在心理学上做出的贡献:心理学上的高手,总是以“无用为用,飞花摘叶,可以伤人”。

李松蔚高度评价这本书:为困惑中的父母提供了悉心指导,让父母不再焦虑,有了新的选择机会。

书中提到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的“60分父母”的概念:“好妈妈就是60分妈妈。”

具体来说,在孩子一两岁之前,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照料;2岁之后,父母需要学会逐步放手,给孩子承担恰到好处的挫折,让孩子慢慢认识到责任。

清华大学格非教授认同这个观点,并解释:60分父母是指,对孩子的关注度不超过60%,父母既不能管的太严,也不能不管不顾,选择留40分,就相当于父母自己有了40分的自由空间,孩子也有了40分的自由成长空间。

60分的父母尊重孩子的自由、培养孩子享受自由的能力,孩子才会逐渐成为一个有主见、有责任感的人,在适合的年纪,逐步有能力和勇气成功独立。

这本书不仅是焦虑的父母解决养育问题的好帮手,也为父母提供了开阔的视角,及时给予父母一定的建议,起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让父母在和孩子一同成长的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3、最好的陪伴,是一起共同成长。

演员杜江和霍思燕夫妇因为带儿子嗯哼参加过综艺节目,大家都被嗯哼萌到了。嗯哼可爱善良,并且也是一个高情商的小暖男。

节目中,嗯哼和另一位伙伴产生了“大哥之争”,在胜负难定的时候,嗯哼淡定地说了句:“咱们别聊这个话题了”,成功化解了紧张局面。

有一次,嗯哼和杜江走在海边,发现了沙滩上的玻璃碎片,为防止别人踩到碎片后受伤,他赶紧将玻璃碎片捡了起来,自然而然的举动透出了良好的教养。

夫妇倆对孩子教育采取民主式,不会用命令的口吻,强迫孩子做事,在和孩子平等相处的关系中也给了儿子充分的爱和自由。

嗯哼也有表现不如意的时候,闹脾气时,杜江没有生硬的批评指责,而是拿出爸爸的身份教育儿子,耐心的指出错误,陪儿子一起面对并解决。

什么才是好的养育方式?作者在书中从类型和特征上做了分析。在类型上,民主型的养育方式更合适;从特征上,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把爱贯穿始终,让孩子明白做人的底线,也有努力达成的目标。

孩子的言行如同家长的一面镜子。有人说: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功底,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杜江说,自己不是教育专家,也是第一次当父亲,养育孩子,都是摸索和按照自己感受去做。就觉得,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正确严谨的三观作为基础,来教育引导孩子,希望他成为一个简单快乐善良的人。

杨澜曾说:与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最美好、最明智的选择。

给孩子爱和陪伴,一起共同成长,做父母的也是在经历着自己第二次的成长过程,有时候,孩子成了父母的老师,让父母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种美好。

4、写在最后。

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陆林院士推荐这本书:值得每一个父母细读。

《父母必读》杂志创刊41年,拥有多个领域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广受父母信赖,影响千万人。它的主编恽梅评价这本书:是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家庭教育传播的工作者,一直渴望想看到的。

有人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确,父母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和能力,这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陪伴。

相关知识

亲子教育心理咨询: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从出生到独立,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关键里程碑
写给父母的一封感谢信(8篇)模板
(“合理,科学”+“父母陪伴”)×体育训练=“孩子健康成长”
奥斯卡最佳动画《鹬》:父母教育和培养的目的是让孩子走向独立
10本经典家庭教育书籍推荐: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父母陪伴对幼儿心理健康的价值及策略研究
第一教育:李玫瑾走进“智慧父母成长课堂”,鼓励家长用心读懂孩子
亲子教育心理咨询: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
家庭早教:父母不可忽视的成长伙伴

网址: 有爱相伴,一起成长——《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