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心跳决定寿命!提醒:心率超过这个数,死亡风险飙升

心跳决定寿命!提醒:心率超过这个数,死亡风险飙升

长期以来,不少人习惯通过体型直观地评判一个人的健康状态,然而除了体型,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不仅是健康的“晴雨表”,更是预测寿命的关键指标——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越强的人,患病概率越低,越有可能有效延长寿命。

心肺好不好?由这些因素决定

心肺功能的高低由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及疾病状态等多方面共同决定。据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2017年研究,最大摄氧量(VO₂max)的50%~60%由基因决定,ACE基因则会影响心脏结构和肌肉氧合能力。而性别和年龄同样会对心肺功能有影响,男性的最大摄氧量通常比女性高10%~20%。心肺功能从30岁后每年下降0.5%~1%,60岁后加速至每年下降2%。

先天因素不可控,但生活方式是我们可控的核心因素。BMI>30的肥胖人群,肺活量平均降低20%,心脏负荷增加30%;而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厚风险升高50%。

坚持6个月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最大摄氧量能提升15%~30%;进行抗阻训练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得静息心率降低 5~10次/分;摄入富含欧米伽-3(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剂可改善血管弹性。

掌握这五个方法在家自测心肺功能

静息心率(RHR)测试

早晨醒来后,静躺1分钟,用手指测手腕(桡动脉)或颈部(颈动脉)的脉搏,计算1分钟心跳次数。正常情况下应为60-100次/分钟,长期运动者可能低至40-60次/分钟;如持续跳动频率大于80次/分钟,则可能心肺耐力较差或压力过大;若频率小于40次/分钟或大于100次/分钟,建议就医检查。

如果静息心率过快,心脏的舒张时间就会被大幅压缩还没来得及休息、灌满血液,就得硬撑着继续跳。结果就是一次泵出的血越来越少,心脏越来越累,不得不靠“增厚肌肉”来代偿。时间久了,泵血效率反而会下降,身体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便会出现胸闷、心慌、气短,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静息心率过慢也不能掉以轻心,运动员的低心率,通常是训练出的“强心脏”,普通人如果同时出现头晕、乏力就可能是心肌炎、房颤、甲减等疾病在作怪,同样会威胁供血安全。

研究发现,和那些静息心率较慢的人相比(<67次/分钟),静息心率在71-75次/分钟和76-80次/分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33%。超过80次/分钟的人,风险更是上升78%

此外,研究还发现,静息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心血管疾病风险就增加4%

爬楼梯测试

以正常速度爬3层楼(约60级台阶),观察身体反应。若不气喘,心率稍快但很快恢复,则心肺功能优秀;轻微气喘,但能正常说话,表示心肺功能一般;出现明显气短、心跳剧烈、需停下休息的情况,则心肺功能较差;如爬1-2层就严重喘不过气,说明可能存在心肺问题,需要引起警惕。

六分钟步行测试

在平坦地面快走6分钟,记录最大步行距离。距离大于550米则心肺功能良好;距离为400-550米为中等水平;距离小于400米可能心肺耐力不足;距离小于300米建议尽快就医,可能患有慢阻肺(COPD)或心力衰竭(心衰)。

屏气测试(评估肺功能)

深呼吸后屏住呼吸,用秒表计时最大耐受时间(不要强行憋气)。屏气时间大于40秒则肺功能较好;30-40秒为正常范围;时长小于20秒可能肺活量不足。

运动后心率恢复(HRR)测试

通过快走或慢跑3分钟让心率上升,然后立即停止运动,测量第1分钟的心率下降值。若1分钟内心率下降大于20次,则心肺功能优秀;心率下降12-20次为一般水平;心率下降小于12次,可能为自主神经调节异常,如长期压力大、缺乏运动等。

这样做让心肺更“耐用”

改善心肺功能,需要进行科学运动、调整生活习惯,并开展针对性训练。

有氧运动——提升心脏泵血和肺氧合能力

慢跑/快走: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健康人运动的心率判断应该是目标心率=(220-年龄)×60%至(220-年龄)×70%。例如40岁的健康人,运动时最好心率在每分钟108-126次/分钟。

骑行:选择缓坡路段,提升心肌耐力,每日骑行30分钟可降低静息心率5-10次/分。

跳绳:10分钟跳绳≈30分钟慢跑的热量消耗。

游泳:每周2-3次,每次1公里(或30分钟间歇游)。适合关节不好或超重者,并且水的压力能增强呼吸肌。

高强度间歇训练——快速提升最大摄氧量

由快跑30秒到慢走1分钟,重复8-10组,每周2次。12周后,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使最大摄氧量提升25%。

力量训练——增强心肌和呼吸肌量

增强下肢训练(如深蹲、弓步)与核心训练(如平板支撑),选择6-8个动作(每组12-15次),推荐每周2次,每次20分钟。

呼吸训练——直接改善肺功能

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2秒,缩唇如吹口哨般缓慢呼气4秒。

腹式呼吸:吸气时鼓腹(非挺胸),呼气时收缩腹部,每天5分钟。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据综合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2019研究表示,戒烟1年后,肺功能指标下降速度减缓50%。

睡眠管理:保证每晚睡眠7-9小时,睡眠呼吸暂停(或打鼾严重)患者需就医。

饮食优化:多补充富含欧米伽-3(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增加蓝莓、绿茶等抗氧化剂摄入;少盐控糖,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综合科普中国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数位医生建议:心率不超过这个值,不用担心猝死
心跳越快心衰、死亡率都上涨 11招降心率
核桃吃够这个量,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延长寿命
每天爬楼梯,延长寿命,降低心脏病、死亡风险
BMI与健康风险:体重指数与寿命的秘密
吃核桃能长寿!吃够这个量,能大大降低死亡风险、延长寿命
寿命延长7年!我国学者最新研究,这5个方式,可延长寿命,并大幅降低死亡风险
腰粗真要命 过早死亡风险最高
Nature子刊:睡眠少于7小时,心脏风险激增!超8小时死亡风险大幅增加
咖啡加糖也有益?不超过这个量,可降低死亡风险

网址: 心跳决定寿命!提醒:心率超过这个数,死亡风险飙升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1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