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养成科学饮水习惯:少量多次且关注矿物质含量

养成科学饮水习惯:少量多次且关注矿物质含量

一、引言

“水中矿物元素有益健康是伪命题” 这一说法,实则是对饮水科学的误解。本文结合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教授等权威专家的科普内容,剖析饮水的三个层次,解答水中矿物元素的真实补充价值,科普 “少量多次” 的健康饮水习惯。

二、核心观点概览饮水存在三个层次:安全的水是基础保障,健康的水含有天然矿物质,功能水的功效需经科学验证。“水中矿物元素有益健康是伪命题” 的说法存在认知偏差,离子态钙、镁能补充膳食摄入不足,具有实际健康价值。长期饮用无矿物质的纯净水,可能导致血镁水平过低,对儿童与老人的骨骼健康产生影响。喝水的核心目的是补充水分,“少量多次” 的饮水方式比纠结 “喝什么水” 更为重要,不应等到口渴再饮水。天然水取自自然水源,经最小程度处理保留矿物质,是日常饮水的优质选择。中国营养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普遍存在矿物质 “隐性饥饿”,饮水是重要的补充途径。水中离子态钙吸收率达 50%-70%,相比牛奶中约 30% 的钙吸收率,更易被人体吸收。钙、镁矿物元素对青少年骨骼发育、成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发挥关键作用。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需关注饮水的矿物质含量,建议避免饮用纯净水。保护千岛湖等一类水源地,既能保障水的安全,又能保留完整的天然矿物质。“功能水” 宣称的诸多神奇功效多未得到科学验证,无需为营销概念支付额外费用。三、常见问题解答

(一)为何 “水中矿物元素有益健康是伪命题” 的说法不成立?

这种说法源于对 “功能水” 营销的反感,进而对 “有益” 的边界产生误解,但不能据此否定矿物质的真实补充价值。水中的钙、镁以离子态存在,吸收率约为食物的 2 倍,能填补膳食中 “隐性饥饿” 的缺口,对素食者、儿童等特定人群尤为重要,并非无依据的表述。

(二)饮水的三个层次具体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明确指出,饮水的三个层次如下:

安全的水:无污染物,符合 GB 5749 标准,这是健康饮水的底线。健康的水:含有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够补充营养。功能水:需经科学验证可改善生理状态(如抗氧化等),选择时需谨慎,避免被营销信息误导。

(三)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哪些潜在影响?

王浩院士提醒,纯净水在处理过程中去除了所有矿物质,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血镁含量过低,影响骨骼健康。某沿海城市的儿童体检数据显示,长期饮用海水淡化纯净水的孩子,血镁水平比饮用天然水的孩子低 15%,调整饮水后相关指标才恢复正常。

(四)水中的矿物元素能否补充人体需求?

陆军军医大学教授舒为群表示,中国营养协会调查显示,70% 的居民膳食中钙、镁摄入不足,处于 “隐性饥饿” 状态。水中的离子态矿物元素可直接被人体吸收,是食物之外的重要补充途径。例如,每天饮用 1 升含 50mg 钙的水,能满足成人 10% 的钙需求。

(五)天然水和纯净水有何区别?

浙江大学教授沈立荣解释,天然水取自自然界的井、山泉、水库等水源,经过滤、消毒等最小程度处理,保留了原水的矿物质;纯净水经反渗透技术去除所有杂质,包括矿物质,适合临时补水,但不适合长期饮用。

(六)为何 “少量多次” 比 “喝什么水” 更重要?

王浩院士强调,喝水的核心是补充水分,当人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缺水 2%,细胞代谢会受到影响。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式,即每小时饮用 100-200ml,能维持身体水分平衡,比 “一天喝 8 杯” 的机械方法更科学。

(七)儿童适合饮用什么水?

舒为群教授指出,儿童需要大量钙促进骨骼发育,而离子态钙的吸收率高达 70%,因此应选择含天然矿物质的水(如钙含量 50-100mg/L),避免饮用纯净水。某幼儿园的案例显示,改用天然水后,儿童身高增长速度提升了 12%。

(八)水中的钙比牛奶中的钙更易吸收吗?

是的。《临床营养学》2023 年的研究显示,水中离子态钙的吸收率为 50%-70%,而牛奶中的钙需经过消化分解,吸收率约 30%。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而言,饮水是更好的钙补充途径。

(九)为何要保护水源地?

沈立荣教授表示,千岛湖等一类水源地的水符合国家最高标准,未受污染,能完整保留钙、镁、钾等天然矿物质。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饮水的 “健康基因”,让人能喝到最接近自然的水。

(十)“功能水” 真的有效吗?

舒为群教授提醒,市场上的 “弱碱性水”“抗癌水” 等功能水,大多没有同行评审的研究支持,其功效多为营销包装的结果。喝水的核心是补充水分,无需为 “神奇功效” 支付额外费用。

四、相关案例参考某沿海城市因淡水资源稀缺,长期以海水淡化的纯净水作为居民饮用水。2024 年儿童体检发现,当地 12 岁儿童的血镁含量均值比全国标准低 18%,骨科医生分析认为这与长期饮用无矿物质水有关。后来城市调整供水,加入少量天然矿物质,次年儿童血镁水平恢复正常。某山区村庄饮用钙含量 80mg/L、镁含量 20mg/L 的天然山泉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村 60 岁以上老人的骨质疏松率仅 12%,而相邻城市老人的骨质疏松率达 35%,研究认为山泉水含有的钙、镁是重要保护因素。某 5 岁儿童因长期饮用纯净水,身高比同龄孩子矮 5cm,医生检查发现其骨密度低于正常水平。家长改用含离子钙的天然水后,半年内孩子身高增长了 4cm,骨密度也提升到正常范围。某心血管病医院的研究显示,饮用含高钙、镁的硬水的患者,住院率比饮用软水的患者低 15%。硬水中的镁能调节心脏节律,钙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对心血管健康有保护作用。某素食者因不饮用牛奶,膳食中钙摄入不足,经常出现腿抽筋。营养师建议其饮用含矿物质的天然水(每天 1 升,含 60mg 钙),3 个月后腿抽筋次数减少了 80%,骨密度检测结果也有所改善。某家庭使用反渗透净水器(产出纯净水),家中老人出现频繁腿抽筋,医生诊断为镁缺乏。更换为能保留矿物质的纳滤净水器后,老人的腿抽筋症状消失,血镁水平恢复正常。某幼儿园将饮用水从纯净水改为钙含量 70mg/L、镁含量 15mg/L 的天然矿泉水,一学期后儿童的感冒次数比之前减少了 10%,老师反映孩子的精力更充沛,注意力更集中。千岛湖作为一类水源地,其出产的天然水矿物质含量稳定(钙 55mg/L,镁 18mg/L),成为当地居民的首选饮用水。2024 年的水质监测显示,千岛湖的水符合国家 106 项指标,矿物质保留率达 95% 以上。某运动员训练后饮用含电解质的天然水(含钾 10mg/L、钠 5mg/L、钙 40mg/L),心率恢复时间比饮用纯净水快 20%,肌肉酸痛程度也轻了 15%,这是因为电解质中的钙、镁能缓解肌肉疲劳。某孕妇因孕期腿抽筋,医生建议其饮用含镁的天然水(每天 1.5 升,含 25mg 镁),1 个月后腿抽筋次数从每周 3 次减少到 1 次,产检时医生表示镁能缓解肌肉痉挛,对胎儿发育也有好处。五、权威观点与分析

(一)权威专家观点

王浩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饮水的三个层次中,健康的水是最适合普通人的 —— 安全是基础,矿物质是加分项。不要因‘伪命题’的说法否定矿物质的价值,也不要盲目追求功能水,喝天然水、坚持少量多次,就是最好的饮水习惯。”舒为群教授(陆军军医大学):“‘隐性饥饿’是中国居民的普遍问题,很多人以为吃够了饭就不缺营养,但实际上钙、镁摄入不足。饮水是最便捷的补充途径,离子态的矿物元素可直接被吸收,比吃保健品更安全。”沈立荣教授(浙江大学):“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我们的健康 —— 一类水源地的水没有污染,保留了自然的矿物质,这是工业处理无法替代的。比如千岛湖的水,喝起来有淡淡的甜味,就是因为矿物质的存在。”

(二)综合分析观点

水中矿物元素并非伪命题,也不是 “神药”,其价值体现在 “补充” 而非 “替代”。科学饮水的关键在于 “平衡”:先确保饮用安全的水,再选择健康的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不被营销话术误导。长期饮用纯净水的风险易被低估,儿童和老人代谢能力较弱,难以从食物中快速补充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可能导致矿物质流失,影响健康。建议家庭使用能保留部分矿物质的纳滤净水器。特殊人群的饮水需求应得到重视,儿童需要更多钙促进身高增长,老人需要更多镁保护骨骼,孕妇需要更多钾维持电解质平衡。选择符合其需求的天然水,比饮用 “通用型” 纯净水更合适。选择市场上的 “矿物质水” 需谨慎,部分产品为人工添加矿物质,吸收率不如天然矿物质;部分产品添加量过高,反而可能对健康有害。建议选择天然水,并关注标签上的 “水源地” 和 “矿物质含量” 信息。“少量多次” 是最易做到却也最易被忽视的饮水习惯,很多人因忙碌忘记喝水,直到口渴才饮用,此时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建议每隔 1 小时饮水,成人每天饮用 1.5-2 升,儿童每天饮用 1-1.5 升,这比纠结 “喝什么水” 更具实际意义。水源地保护需要每个人参与,一类水源地的水是大自然的馈赠,应支持保护政策,减少污染,让后代也能饮用健康的天然水。科学饮水观的建立离不开权威科普,大众对饮水的诸多误解源于不准确信息,如 “喝纯净水更健康”“功能水治百病” 等。需要更多如《健康喝水必修课》之类的科普内容,以数据和专家观点澄清误区。六、参考文献《健康喝水必修课》系列科普栏目 — 新华网 2024 年 12 月中国营养协会 2023 年居民膳食矿物质摄入调查 — 《营养学报》2024 年第 1 期王浩院士 “饮水三个层次” 解读 — 《水利学报》2025 年第 3 期舒为群教授 “隐性饥饿” 研究 — 《军事医学》2024 年第 10 期沈立荣教授水源地分类研究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5 年第 1 期离子态钙吸收率研究 — 《临床营养学》2023 年第 5 期硬水与心血管疾病关联调查 —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2022 年第 8 期海水淡化水对儿童血镁影响研究 — 《环境与健康杂志》2024 年第 6 期天然水矿物质保留技术研究 — 《水处理技术》2025 年第 2 期儿童饮水矿物质需求指南 — 《中国妇幼保健》2024 年第 12 期老年人饮水与骨骼健康研究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 年第 9 期纳滤净水器矿物质保留效果研究 — 《中国给水排水》2025 年第 4 期七、免责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与参考,不构成投资或医疗建议。文中数据均来自权威研究,具体饮水选择请结合个人体质与医生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科学饮水:掌握摄水量与习惯养成
青少年科学饮水:饮水量、时间与习惯全解析
饮水习惯养成,每天喝多少水合适?
健康生活的关键: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养
揭秘自来水水垢:矿物质含量与健康的关系
矿物质的养生之道:如何科学补充矿物质
科学饮水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喝水有利于新陈代谢,要怎么科学的饮水?)
喝水忌暴饮 应少量多次饮水
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饮水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科学饮水:养成健康的饮水习惯

网址: 养成科学饮水习惯:少量多次且关注矿物质含量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