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点茶、击拂——《文会图》揭秘正宗茶道

点茶、击拂——《文会图》揭秘正宗茶道

茶始于神农,兴于唐,炽盛于宋。宋时开启全民饮茶之风,自天子以至庶民,皆以饮茶斗茶为乐,由此连带出不少与茶相关的文化现象、风俗或观念,极大地丰富了宋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宋朝及后世的诸多画家都曾执笔描绘过日常生活中的茶事,其中将茶事绘入丹青而成翘楚者,不得不提及宋徽宗赵佶,他的《文会图》就清晰地为我们展现了宋朝当时的饮茶习惯。

《文会图》宋代 赵佶 绢本设色

茶桌之下置有一白釉瓷酒经瓶,茶桌之上有数只青白釉茶盏、黑漆盏托,桌前一侍者正手持长柄茶匙从茶罐中舀取茶末放置茶盏中;炉上煨火煮水的汤瓶前置有水瓮、茶箧,茶箧半开,内可见茶饮器具;左下方有一位双丫发式的茶童坐在矮墩上的,或许是又累又渴,正端着碗,旁若无人的畅饮。

文会图 局部

这个局部的描绘正向观者展示了宋朝当时流行之『点茶』的备茶片段。所谓点茶即是把竹青色的茶末倒入茶盏中调成膏状,然后使用汤瓶多次轻点沸水调茶,这一过程是为『点』。

然而具体实施起来相对复杂,据宋徽宗赵佶在其两千多字的专著《大观茶论》中『点茶』步骤记载:『点茶不一,而调膏继刻。以汤注之,手重筅轻,无粟文蟹眼者,谓之静面点……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均其轻清浮合者饮之,《桐君录》云「茗有饽,饮之宜人」,虽多不为过也。』 赵佶认为点茶须得汤注击拂七次,看茶与汤水调和后的浓度轻、清、重、浊适中方可。

宋徽宗像(图片源于网络)

宋徽宗在书中提到的『击拂』是整个点茶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通俗地讲是使用一种名为『茶筅』的工具,此物一般为竹制,一端削成竹篾,用细线将竹篾捆绑、加固呈喇叭状后,用其在沸水冲点的茶汤里不断搅动,使茶汤产生丰富而绵密的泡沫,这个过程就是击拂。

点茶『击拂』工具主要有两种:茶匙和茶筅。北宋初期『击拂』茶汤主要用金属制的勺状茶匙。可以看到,《文会图》中备茶侍者从茶罐舀茶的即为茶匙。茶匙原先用来量取,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击拂』茶汤的功能。北宋中期茶筅取代了茶匙,宋徽宗在其《大观茶论·筅》记载了竹制茶筅的选择和制作:『茶筅以箸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劲,本欲壮而末必眇,当如剑脊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如剑脊,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

(图片源于网络)

可知茶筅最适以老竹制作,筅身根粗厚重,筅刷部分是剖开的细密竹条,形状有平行分须和圆形分须。茶筅的这种细长竹刷结构,可在之前茶匙击拂茶汤的基础上同时对茶汤水纹进行梳理,结合汤瓶中的沸水,甚至可调制出类似现代花式咖啡『拉花』般的视觉效果。

原文作者:常雷(本文作者系鲁迅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文章来源:《荣宝斋》2018年12月刊《作为史实的图像再现—从《文会图》管窥北宋茶事及其器具》(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点茶、击拂——《文会图》揭秘正宗茶道
四大红茶大揭秘:正宗红茶种类及功效详解
正宗酥油茶的做法大揭秘
前门街道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活动
汤达人&春拂绿茶助力2024沈阳皇姑马拉松,一口元气满满一口春风拂面
普洱茶与黑茶背后的秘密:揭秘茶叶行业内幕
黑茶的传奇与历史揭秘
探寻黑茶正宗产地:哪里的黑茶最地道?
探秘铁观音:谁才是正宗之源?揭秘铁观音正宗产地
宗教与茶文化:佛教与茶

网址: 点茶、击拂——《文会图》揭秘正宗茶道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