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卫健委严打伪中医:网红减肥茶违规宣传被罚百万,行业面临洗牌

卫健委严打伪中医:网红减肥茶违规宣传被罚百万,行业面临洗牌

卫健委严打伪中医:网红减肥茶违规宣传被罚百万,行业面临洗牌

近日,一则“网红中药减肥茶因虚假宣传被罚105万元”的新闻登上热搜,再度引发公众对“中医养生类产品合规性”的广泛关注。据悉,该品牌在多平台宣传其产品“7天减10斤”“无副作用”等功效,涉嫌虚假宣传与非法使用中医药名义,被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立案查处。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而是国家多部门联合开展**“伪中医”营销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医养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生活方式,“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中医产品也在快速泛滥,一场围绕“中医正本清源”的行业大洗牌,已经正式开始。

打击重点:“伪中医”三类乱象频现

据卫健委发布的信息,目前重点打击对象包括以下几类:

蹭中医概念包装虚假功能
使用“古方秘制”“祖传验方”等话术暗示疗效,实际无任何中药备案或中医药技术背景支撑。

未经许可使用中药材制品销售
某些电商品牌私自添加番泻叶、决明子等具有泻下作用的药材,以“养生茶”名义售卖,严重扰乱市场。

网红直播带货夸大疗效
部分主播编造“家传中医”“试喝一杯通便减重”的情节,诱导消费,甚至用话术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卫健委强调:“中医养生”不能成为虚假宣传的遮羞布,更不能伤害消费者对中医药的信任。

大浪淘沙:中医健康产业迎来信任重建期

近年来,随着“新国潮”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接受中医调养理念,这为传统中医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吸引了大量“投机品牌”试图用伪科学、伪配方快速收割流量红利。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在无形中消耗了中医药数千年建立起来的公信力。

而此次监管风暴,无疑是对行业的一次信任重塑与专业回归,也给真正合规经营、有传承、有创新的中医品牌提供了“拨云见日”的发展窗口。

行业破局:中医品牌如何穿越洗牌期?

面对政策趋严与消费者趋理性的双重压力,真正想做长期主义的中医健康品牌,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破局:

✅ 1. 传承专业血脉,拒绝“快招”包装

与中医院校、名老中医、药企合作,打造专业研发体系,不靠概念营销,靠疗效和真实体验说话。

✅ 2. 做好产品备案与成分透明

无论是食品还是保健品类中医产品,都要依法备案、配方可查、原料合规,主动向消费者公示成分与使用建议。

✅ 3. 建设内容信任系统,摆脱“玄学感”

通过图文、视频、专家讲座等方式,用专业、理性、亲民的方式普及中医理论和产品理念,建立“可信赖的中医养生品牌”形象。

案例对比:谁在被淘汰,谁在突围?

❌ 某网红“排毒茶”品牌因虚假宣传与添加禁药,遭全网下架,抖音账号被封,品牌资产归零;

✅ 某中药口感改良饮品品牌,采用三甲中医院联合研发,明确“不做疗效承诺”,主打“调理+饮用体验”,获得新中产女性用户喜爱,年销售破亿;

✅ 某连锁中医馆通过线上直播做体质辨识+个性化饮品推荐,并与国家级中医药专家共建顾问团,成为新中医赛道信任标杆。

这场风暴,正在将“伪国潮、伪中医”彻底驱逐出局,给真正专业、有温度、有文化深度的品牌让出舞台。

中医不是工具,而是责任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一种生活哲学,而不是营销噱头。每一个打着“中医”旗号的品牌,都必须对得起这两个字背后的千年传承与百姓信任。

这一次的“行业清场”,或许严厉,却也是一剂必要的“正气汤”。只有洗尽铅华,真正的好中医、好品牌,才能留下来,并走得更远。

相关知识

卫健委严打伪中医:网红减肥茶违规宣传被罚百万,行业面临洗牌
保健品行业违法案例曝光,虚假宣传重罚122万,合规生存是基础
行业观|Blueglass酸奶因宣传美容养颜、对抗炎症等被罚,网红食品虚假宣传已非个案
保健品宣传功效会有什么处罚?身材管理宣传和宣传保肝罚款13万
虚假宣传保健贴作用等被罚款20万元 合肥市通报4个典型案例
2024年,这些美妆品牌“翻车”被罚
碧生源广告违规23次 罚款仅7.3万
碧生源广告违规23次罚款仅7.3万
养乐多宣传防治新冠被罚45万,学学《广告法》吧!
脂老虎虚假宣传遭处罚

网址: 卫健委严打伪中医:网红减肥茶违规宣传被罚百万,行业面临洗牌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