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听文章
家门口的体重管理“火”了
健康报 潘松刚 杨世嘉 摄影报道
3月15日,在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中心卫生院举办的第5期儿童健康管理活动中,20余名“小胖墩”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下做运动。
春暖花开,减肥瘦身又被许多人提上了日程。近日,与体重管理相关的话题频频“出圈”。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新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为超重、肥胖人群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
在浙江,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体重管理门诊最近一度“火”到限号。
施先生属于典型的梨形身材。半年前,他在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降压药时,被告知体重严重超标,自此在体重管理门诊接受减重治疗。
体重管理门诊主治医师、营养指导员吴云霞对其饮食及生活方式进行精细化调整:“工作压力大,吃顿放纵餐也无可厚非,可以通过调整运动处方、科学睡眠来实现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3月13日,杭州市拱墅区长庆潮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减重门诊,医务人员向居民介绍减重营养处方。
“施先生依从性很好。”吴云霞说,这半年他的体重从98公斤减到89.5公斤,体脂肪量从27.3公斤减至21.9公斤,肚子已肉眼可见地小了一圈。
3月13日,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医务人员为45岁的施先生测量腰围。在该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就诊半年来,施先生的体重减了8.5公斤。
施先生取得明显的减重成效,得益于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生活方式医学为基础推行的“六师共管”模式。该中心主任葛承辉介绍,体重管理门诊配备全科医师、中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指导员、运动指导员,为患者开具药物、运动、饮食、心理等处方,全方位改善患者生活状态,以达到体重管理目标。
目前,已有600多名患者在该中心体重管理门诊接受减重治疗与长期随访管理,其中一个月内减重2.5公斤以上的患者占比超过90%。
3月13日午后,拱墅区居民吴女士来到家门口的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奔运动健康减重门诊。
心功能试验、肺通气功能检查、体型体态评估、体适能测评……经过一系列检查评估,吴女士达到了运动干预体重管理的标准,便在医师指导下确定了普拉提、舞蹈等减重训练计划。
主治中医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刘海霞介绍,居民希望通过运动减重,但不一定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运动健康减重门诊可为居民开具医疗处方,并根据综合体测数据、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制订包括饮食结构调整、科学运动指导在内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3月13日,杭州市拱墅区康桥街道“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27岁的张婷婷(前排中)与同事们健身。
作为浙江省首批“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项目,康桥街道“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通过连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空间互联,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体卫融合”创新模式,可为辖区居民提供专属运动处方制定、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
3月15日,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卫生院减重门诊,医务人员为一名超重男子进行耳穴压豆。
减重门诊的医务人员会根据体重带来的身体负荷等指标,科学地设置运动上限,帮助减重人群健康、适度减重。
3月15日,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中心卫生院减重门诊。
“体卫融合”的减重模式,也让儿童和青少年获益。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中心卫生院自2023年5月启动儿童健康管理活动以来,已有120余名儿童及青少年加入减重队伍。
3月15日,在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中心卫生院举办的第5期儿童健康管理活动中,一位“小胖墩”在领取30天减重打卡表和跳绳等用品用具。
3月15日下午3时许,40岁的练先生在安吉县中医医院体重管理中心接受完耳穴压豆治疗后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至今,他通过耳穴压豆抑制食欲、喝中药调理体质、拔罐祛湿等中医疗法,同时,科学控制饮食与睡眠,将体重从87.5公斤减到67.5公斤。
3月15日,湖州市安吉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一位超重患者在进行中医拔罐治疗。
3月13日,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治疗室,医务人员为一名超重患者施行电针疗法。
“通过中医辨证、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达到健康减重目标,疗效显著。”安吉县中医医院王刚表示,中医药干预为体重管理开辟了独特路径,未来将会有更多超重、肥胖患者从中受益。
减重行动 享“瘦”健康
杜涟猗
“国家喊你减肥了!”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后,“体重管理”“体重门诊”等话题冲上热搜,成为舆论焦点,不甘心输在“减肥起跑线”上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科学减重成为日常个人小事与社会民生大事的双向奔赴。
摄影记者以基层医疗机构的体重管理门诊为“小切口”,通过镜头构建起生活方式医学“精调”、“体卫融合”助力、中医疗法“支招”等叙事框架。白大褂与针灸、埋线、耳穴压豆同框,形成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的视觉对话;大腹便便中年人的无奈与举铁青年的决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胖墩”们狼狈中透着坚韧,让人忍俊不禁。这种通过具象化影像元素使抽象化的政策动向转为可视化的民生关切,生动诠释了新闻摄影在把握社会痛点、回应公众反应方面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该组图片通过对政策热点追踪、医学实践记录及个体抗争历程的纪实拍摄,使体重议题超越简单的身材焦虑,成为观测社会转型的棱镜。摄影记者对社会热点的敏感性、与政策同步的洞察力熔于一炉,揭露了减肥表面之下,肥胖作为代谢性疾病亟待解决的深层命题,正是图片表达与时代议题的深度共振。
作者为中国日报视觉中心图片编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