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儿童发热指南解读及线上接诊注意事项

儿童发热指南解读及线上接诊注意事项

一、发热的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体温的异常应视为疾病的一种表现。

二、儿童舒适度评估:

0分:无痛;2分:有点痛;4分:轻微疼痛;6分:疼痛明显;8分:疼痛严重;10分:疼痛剧烈。

三、儿童退热药使用标准:

3.1 、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

3.2 、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推荐安乃近、乙酰水杨酸、保泰松、羟基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赖氨匹林、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其他药物作为退热药应用于儿童,反对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退热。

3.3 、辅助退热不推荐物理降温用于退热,如乙醇擦身、冰水灌肠等方法,往往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寒战、起鸡皮疙瘩、哭闹)。

3.4 、推荐对发热儿童进行恰当的护理可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如温水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退热毯、风扇和降低室内温度等。

四、儿童退热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4.1 、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

4.2 、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4.3 、2月龄以下的婴儿、新生儿禁用解热镇痛药。

五、退热药物推荐用法:

六、儿童解热镇痛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1)遵循5R原则;

(2)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明显不适时,可采用退热剂,高热时推荐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3)2月龄以内婴儿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

(4)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

(5)不推荐解热镇痛药与含有解热镇痛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6)哮喘患儿应在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使用退热药;

(7)肝功能异常伴发热时可选用布洛芬;

(8)肾功能损伤中度及以上、异常或肾功能不全患儿伴发热时禁用布洛芬,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9)布洛芬不用于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儿的解热镇痛治疗,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10)出血性疾病患儿伴发热时,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11)KD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抗炎治疗,无需使用其他解热镇痛药;

(12)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在G6PD缺乏症的患儿属禁忌;

(13)不推荐在疫苗接种后预防性使用退热药;

(14)不推荐使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全身麻醉术后、恶性高热、中枢性发热、外胚层发育不良;

(15)恶性肿瘤患儿解热镇痛药的使用需权衡利弊。

七、发热儿童严重疾病警示分级评估:

“红区”为高危,发热儿童只要存在该区任何一个症状或体征,即属于高危;“黄区”为中危,存在该区任一症状或体征,而无“红区”任一表现;“绿区”为低危,具有该区的症状或体征,而无“黄区”及“红区”任一表现者。处于“绿区”的发热儿童可在家中护理,但需了解何时需要进一步就诊。如果发热儿童存在“黄区”的临床表现,应尽快就诊;如果发热儿童存在“红区”的临床特征,应立即就诊。

八、线上常见问题处理原则:

8.1 、吃了退热药,温度还是下不来?

退热药物使用后多在30~60min体温开始下降,部分患儿如仍高热不退,亦不宜短期内重复使用退热药物,一般应间隔4h以上;期间应重点关注病因的查找与治疗,辅以恰当的物理降温措施。不宜盲目加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治疗。

8.2 、吃了退热药,还能塞退热栓吗?

建议及时确定病因,不要盲目联合用药。 

相关知识

儿童发热指南解读及线上接诊注意事项
婴儿喂养指南及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安全与注意事项
儿童安全用药指南:注意事项与正确用法
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表填写指南及解读.pdf
儿童旅游安全注意事项
儿童跳绳的注意事项
血管瘤治疗后预防感染及护理的注意事项?济南童康血管瘤医院专业诊疗整洁环境
儿童接种疫苗注意事项须知
儿童预防接种有哪些流程和注意事项?一文看懂

网址: 儿童发热指南解读及线上接诊注意事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2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