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疾病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症状、检测方法及中西药防治

疾病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症状、检测方法及中西药防治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流行范围广。对奶牛泌乳性能损害严重,甚至导致奶牛乳房功能丧失。因此做好奶牛乳房炎,尤其是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控制对降低经济损失、提高牛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造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细菌性致病因素,环境不良、挤奶不当、营养不良;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法、乳中酶、体细胞检测法、乳汁pH检测法;中西药治疗方法,并提出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因;检测;防治

临床养殖过程中造成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的病因较为复杂。由于该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不易被及时发现。这也导致该病诊断、治疗较大。因此,养殖人员应熟练掌握该病的发病原因。日常加强对牛群健康调查,及时发现隐性乳房炎,从而对其进行隔离和治疗,减少疾病的大规模流行。

1 病因

1.1 细菌性致病因素

牛舍及周边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在感染奶牛乳房后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根据病原体感染方式可将其分为环境性病原微生物以及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两大类。

环境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奶牛饲养环境中存在的各类病原体。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等。病原体大量存在于粪便、泥土、污水等处。奶牛乳房接触被病原体等物体污染后容易感染、发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乳头口、血液以及淋巴感染。通过乳头口感染的方式,病原微生物可直接侵入奶牛乳房内部。血液感染病原微生物后通过机体血液循环导致乳房被感染。同时,奶牛在患有子宫内膜炎及其他炎症也可继发乳房炎。除此之外,奶牛乳房出现创伤后,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淋巴感染乳房。其中,通过乳头口感染是最主要的途径。

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在乳房表面及组织中的病原菌。该类病原菌主要通过挤奶传播。例如,挤奶人员及工具等。该类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

1.2 环境不良

奶牛养殖期间饲养环境卫生差,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可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由于养殖人员未重视环境卫生,导致舍内牛粪及污染物未及时清理,牛舍及周边环境未定期进行杀菌消毒,舍内垫草长期不更换,排水设施不良等。上述现象均易导致奶牛感染病原微生物引发隐性乳房炎。

1.3 挤奶不当

养殖人员在对奶牛挤奶时操作不当。对不同奶牛进行挤奶前,使用同一水池的水进行乳房清洗,挤奶前乳头没有进行药浴、挤奶工具未杀菌消毒等均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另外,挤奶器使用不当也易发生乳房污染,从而诱发隐性乳房炎。

1.4 营养不良

奶牛养殖期间日粮营养供应不均衡、不合理也可诱发奶牛隐性乳房炎。奶牛在缺少VA、VE以及硒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后,易导致体内代谢失调,从而容易发病。另外,长期饲喂精料,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低,或突然调整饲喂方案,改变日粮结构,均可导致机体代谢紊乱,从而易发奶牛隐性乳房炎。

2 临床症状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在临床上无明显的症状。奶牛精神状况、食欲等与健康牛基本一致。养殖人员在挤奶时可发现乳汁呈浅红色。大部分乳汁外观正常,少部分乳汁中混有少量凝固的乳块,无法肉眼判断乳汁品质。对该部分乳汁进行酒精检查,结果为阳性。围产期内的奶牛若因产后恶露不尽或感染病原微生物患隐性乳房炎,则奶牛阴门处会分泌恶臭味的灰白色物质。

3 检测方法

3.1 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检测首先应根据病原菌设计相应的引物,随后进行PCR检测。该方法专业性强,需专业检测人员完成。

3.2 乳中酶检测方法

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中,酶类有显著变化。通过检测各种酶可确定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例如,髓过氧化物酶、乳酸脱氢酶、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患乳房炎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中会释放一种嗜天青颗粒。髓过氧化物酶是该颗粒的主要成分。炎症期间,该颗粒被大量释放,参与消灭病原体。因此,髓过氧化物酶可作为监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重要指标。患乳房炎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中的白细胞会释放大量的乳酸脱氢酶和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因此,乳酸脱氢酶和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可作为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指标之一。

3.3 乳中体细胞检查方法

合格的牛奶中体细胞数量应维持在20万以下。体细胞数量越低表明奶牛机体越健康,牛奶品质越好。牛奶中的体细胞主要包括炎性细胞和乳腺细胞。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中,上述细胞数量会显著提高。因此,体细胞数量检测也可作为隐性乳房炎的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可选取少量牛奶制成涂片,随后进行计数,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但该检测方法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存在。

3.4 乳汁pH检查方法

奶牛在患有隐性乳房炎后,牛奶pH值显著提高。从正常的6.5左右升高至6.9以上,甚至达到7.4左右。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数量呈正相关。pH检测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5 其他检测方法

1)乳清电泳诊断法。健康奶牛和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分泌的乳汁中,乳清蛋白变化规律与电泳图谱保持一致。因此,可根据乳清电泳图谱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

2)乳汁电导率检测法。乳汁渗透压由氯化钠和乳糖形成。患隐性乳房炎产生的乳汁由于胶体浓度改变导致导电率提高。因此,可通过特定牛奶导电率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

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多样,养殖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测,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结果。

4 中西药治疗

4.1 中药治疗

隐性乳房炎又被称为乳痈。中兽医认为隐性乳房炎是由于湿热郁结于体内从而导致经络受阻,乳汁无法正常排出。隐性乳房炎的中医治疗主要以调和营卫、行气下乳为主。

对于妊娠期奶牛,若发生隐性乳房炎,养殖人员可将炙甘草30g,连翘、茯苓、当归、栀子、金银花、党参各40g,炒白术50g,蒲公英、黄芪、黄芩各60g加水煎煮或磨成粉末用热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进行灌服,灌服1次/d,连续灌服2~3d。

分娩后的奶牛若因恶露不尽等引发隐性乳房炎,养殖人员可将炙甘草、丹参、茯苓、川芎、桃仁、红花、王不留行、金银花各30g,连翘、党参、当归各40g,炒白术50g和蒲公英60g加水煎煮或磨成粉末用热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进行灌服,灌服1次/d,连续灌服3~5d。

对于因粪便污染而引发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养殖人员可将茯苓、王不留行、通草、炙甘草、栀子、川芎各30g,金银花、连翘、当归、党参各40g,炒白术50g,黄芪60g,蒲公英80g加水煎煮或磨成粉末用热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进行灌服,灌服1次/d,连续灌服3~5d。

除此之外,养殖人员可选用红花、金银花各30g,黄连、王不留行、当归各25g,黄芩40g,蒲公英50g加水煎煮,服用1次/d,连续服用15d,可有效治愈奶牛隐性乳房炎。

外敷中药可选用雄黄5g,大黄、白芨、龙骨、白蔹各30g碎成粉末,加入醋汁调成糊状涂抹于奶牛乳房,涂抹3次/d,连续用药7~9d。外敷药物与内服药物同时使用可有效控制奶牛病情。

4.2 西药治疗

静脉注射治疗:静脉注射250万IU四环素和青霉素。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牛,可通过静脉注射1,0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酸钙和25%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

口服治疗:口服50g小苏打粉,服用2次/d,连续服用6d。或在病牛日粮中添加盐酸左旋咪唑,添加剂量为5.5mg/kg。

乳区注射治疗:对于转为临床型乳房炎的病牛养殖人员可将300mL红霉素、1g链霉素、800万IU青霉素注射到乳房内,注射2次/d。

5 预防措施

奶牛养殖期间,养殖人员应保证科学饲喂。对奶牛提供充足且全面的营养物质,保证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供应充足。同时,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定期更换水槽内的饮水,并对水槽进行杀菌消毒。养殖过程中应保证环境卫生良好,定期对牛舍及运动场地进行杀菌消毒,从而有效降低病原菌数量,预防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做好环境温湿度控制,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证舍内空气质量良好。另外,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标准的挤奶方法,禁止粗暴挤奶。挤奶前应对挤奶工具及奶牛乳房进行彻底的消毒。奶牛在最后一次挤奶后,养殖人员可在乳区内注射抗菌剂,从而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对于患病的奶牛,在经多次治疗后,若治疗效果不显著,则应进行及时淘汰。

6 结语

奶牛隐性乳房炎严重影响奶牛泌乳量和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养殖期间,养殖人员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定期检查奶牛的泌乳情况以及牛奶品质,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及时发现病牛,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防止疾病大规模蔓延,保证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罡/陕西省西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2年12月刊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与综合防治措施研究.pdf
临床营养学(疾病的营养与防治
对过敏性疾病的防治
如何预防乳房疾病
乳房疾病预防与保养.pptx
乳房疾病的防治
【妊娠期疾病】妊娠期的疾病症状与防治
药物外治法治疗慢性肠炎临床研究
一例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治体会及预防建议
0~1岁婴儿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策略

网址: 疾病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临床症状、检测方法及中西药防治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3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