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寒露到,不露脚!中医4防暖全身,比穿秋裤更管用

寒露到,不露脚!中医4防暖全身,比穿秋裤更管用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时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这时候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自寒露起,露气开始变重,气温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在中医看来,这是一个阳气开始收敛,阴精逐渐潜藏的过程,所以养生策略也要随之调整。

寒露养生有“四防”

防寒:脚不露,全身暖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脚部离心脏最远,脂肪层薄,保温性差,很容易成为寒邪入侵的“突破口”。

脚部受凉,易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所以,寒露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足部保暖,穿上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别再贪凉穿凉鞋或露脚踝了。

防燥:润肺胃,少辛辣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燥邪当令,最容易伤肺伤胃。很多人会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涩、大便干结等“秋燥病”。

对付秋燥,饮食上要多吃些甘、淡、滋润的食物,比如芝麻、蜂蜜、银耳、百合、梨、葡萄、香蕉等。要少吃油腻厚味及辛辣之物,如辣椒、花椒、桂皮、酒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

防郁:多晒太阳,心情舒畅

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日照减少,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

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这时候要学会潜藏情志,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多到户外走走,多晒太阳,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驱散心中的阴霾。

防病:照顾呼吸系统和肠胃

寒露以后气温不断下降,是伤风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便秘、急性胃肠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等肠胃病的高发节气。

除了注意保暖防寒外,还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在饮食上要避免大量进食生冷蔬果,以免伤害脾胃,引发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美味药膳

吃出深秋健康

01.

银耳百合羹

材料:银耳15克,百合20克,冰糖适量。

法:将银耳泡发洗净,百合洗净。将银耳、百合加水炖煮至软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养心安神。适用于肺燥咳嗽、心悸失眠等症状。

02.

核桃黑芝麻糊

材料:核桃30克,黑芝麻30克,蜂蜜适量。

法:将核桃、黑芝麻炒香,研磨成粉,用开水冲调成糊,加入蜂蜜调味。

功效:补肾益精,润肠通便。适用于肾虚腰痛、便秘等症状。

03.

沙参粥

材料:沙参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煎沙参,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粳米,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为稀薄粥。

功效:润肺养胃。

作息跟着太阳走

运动养生不可少

中医说 “寒露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要跟着太阳的节奏走 —— 太阳落山了就早点睡,太阳出来了就早点起,别跟身体 “反着来”。

为啥要早卧?因为寒露后阳气 “下班早”,晚上 10 点半前睡觉,就是给身体的 “小太阳”“充电”,要是熬夜到 12 点,“小太阳” 就会 “没电”,第二天准没精神,还容易手脚凉。

为啥要早起?早上 6 点左右起床,跟着太阳一起醒,能让阳气慢慢 “升起来”,出门晒晒太阳,呼吸点新鲜空气,比睡懒觉舒服多了。当然,别起太早,要是 4 点就起,天还没亮,阴气太重,也不好。

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运动时间不宜太早。

不论何种运动,都不宜过量,在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时,即可停止。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阴液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寒露时节,养生关键在于顺应自然,滋阴防燥。这些小技巧简单易行,希望能帮助大家健康度过深秋。

但请注意:本文内容仅为中医养生知识科普,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个人体质不同,养生方案也应因人而异。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

相关知识

寒露到,不露脚!中医4防暖全身,比穿秋裤更管用
寒露养生:多“甘”少“辣”防秋燥 足部要保暖
白露来临,注意保暖!秋季防寒保暖小贴士
初春露脚踝健康隐患多 爱美人士需重视脚踝保暖
“卷裤脚+露脚踝”好土!今年冬天流行露袜搭配,洋气显瘦又保暖
“秋分三不露,一年病不沾”,到底是哪三样不能露?秋分节气后,要注意
【健康】今日寒露
天冷了,尽量少露脚踝!这27种秋冬季穿搭,保暖又显瘦,太时髦了
今日寒露
怕穿秋裤显胖?不穿挨冻,可能更肥!

网址: 寒露到,不露脚!中医4防暖全身,比穿秋裤更管用 https://m.trfsz.com/newsview1833000.html

所属分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