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栓症是一类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统称,与动脉和静脉血栓事件的高风险相关,分为遗传性易栓症和获得性易栓症。
易栓症的血栓栓塞类型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VTE是孕期和产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与同龄的非孕妇女相比,妊娠期女性VTE发生风险增加了5~10倍。孕期血栓形成的风险从妊娠前3个月开始出现,随后逐渐增加,在分娩前和产后风险达到最高。
目前尚未有关于"围分娩期易栓症"的相关概念,易栓症通常在孕前或血栓发生后诊断。
有研究发现,43%~60%的妊娠相关的肺栓塞发生在产后4~6周;产后6周内孕妇患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大大高于产前。在此期间,与同龄的非产妇相比,产妇每日VTE风险增加15~35倍,此后风险会迅速下降。围产期血栓风险增高可能与腹腔压力明显增高、静脉回流速度减慢和产后卧床时间长等相关。
对易栓症患者在围产期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于降低VTE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
易栓症的管理
健康教育及物理预防
增强宣教,提高依从性。对于无法下地活动且没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孕产妇可以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包括穿戴弹力袜、使用机械泵和按摩双腿等方法来促进外周血液循环。
药物防治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以及凝血酶抑制剂等。低分子肝素是治疗和预防妊娠期VTE的首选药,但患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有血小板减少症病史或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除外。对于有明显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普通肝素是首选。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均不能透过胎盘。对于哺乳期妇女,推荐使用替代抗凝剂或天然抗凝剂。对于那些对肝素有严重过敏且不能接受达纳肝素的孕妇,推荐使用磺达肝素和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治疗。
最新的治疗手段还包括下腔静脉(IVC)过滤器放置和药物机械导管定向溶栓(PCDT)。
参考文献:
[1]袁娇娇,江淼,何杨.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筛查与防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0,29(09):700-702.DOI:10.13283/j.cnki.xdfckjz.2020.09.011.
[2]唐亮,胡豫.《易栓症诊断与防治中国指南(2021版)》更新解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07):457-460.DOI:10.13201/j.issn.1004-2806.2022.07.0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