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完美身材和健康生活的道路上,很多人对自己的体重数字十分敏感。一个健康的身体并不是体重越轻越好。临床上,医生一般通过主观症状、客观检验结果、膳食结构评估、体成分分析四个维度进行综合判读,以BMI(体重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内脏脂肪含量等指标来衡量体重与健康状况。不过,儿童又因其生长发育特点不同于成人,评价标准也不同于成人,儿童身高体重水平可以参照儿童BMI生长曲线图。
单纯通过BMI指数来判断体重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不够全面,因为BMI指数正常,只能说明体重是相对合理的,不能说明机体内脂肪和肌肉的分布,也无法体现影响健康的最关键因素内脏脂肪的含量。比如超重而未达到肥胖的人群,身体可能也不会出现各种症状或者检查检验指标的异常,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进行体重管理。
腰围、腰臀比异常健康风险更大。中国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属于超重/肥胖;腰臀比方面,女性不超过0.85,男性不超过0.9属于健康范畴。有研究显示,腰围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个单位,死亡风险会增加20%。临床中会用腰围(腰臀比)或体成分分析的内脏脂肪含量来判断一个人的体型。如果这一指标偏高,临床中通常称之为中心型肥胖、腹部型肥胖、苹果型肥胖或内脏型肥胖。
BMI是判断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的指标,腰围、腰臀比以及内脏脂肪含量用于判断脂肪分布,如果超标,意味着内脏脂肪偏高,身体的肥胖很大程度是由内脏脂肪“贡献”的。这种肥胖属于中心型肥胖,反之称为外周型肥胖。中心型肥胖的健康风险更大,因为脂肪分布于内脏器官周围,更容易引起内脏器官功能的变化。
基础检查有助了解身体成分情况。如果两个指标均偏高,说明身体脂肪分布不均,需要进一步调整饮食和运动来改善身体状况。
总之,通过四个维度的综合判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合适的体重管理计划。
打破次元壁!一键定制你的专属AI国漫女神真人写真,点击立即生成,限时免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