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被称之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中这样诠释中医面对不同疾病的处理法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运用经验。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医学之内涵、思维,以实现结合中医的思维模式应对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我们邀请到了云南省中医医院肺病科科主任、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学术继承人肖泓教授,在《滇南医学讲坛系列直播》第二十二讲中就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做出经验分享。现整理其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共同学习。
中医学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
阴阳五行学说是一种研究事物对立统一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哲学学说。从整体上、从运动中辨证地认识人体的生理、心理、药理、健康、疾病等现象。
中医诊察疾病,强调首先审别阴阳以明确疾病的基本属性,辨识疾病的性质而确立诊断。从而确立治则与治法,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建立五脏藏象系统,演绎天人相应的相关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联系,分析五脏的病理转变,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治疗法则。
中医学认为人的生理、病理活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同样存在着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人体自身的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信息相通,物质能量的交换,都是在不断地生克制化相互关系中运动,平衡和发展转化。
中医学思维方式
▶象数思维:将各种病证表现归纳为“证象”,建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整体思维:既表现在将人体本身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也表现为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整体联系和统一中考察人体生理、病理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养生方法。
▶变易思维:将生命、健康和疾病看作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着的过程,不仅重视疾病的传变转化,而且重视治疗的应变而动。
▶中和思维:强调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生命问题时,注重各种矛盾关系的和谐、协调或平衡。
▶直觉思维:人们的思维能动性被充分发挥,思维潜力得到充分发掘,从而具有逻辑思维无法替代的功能。
▶虚静思维:通过“虚”心,“静”神的体证方法,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
▶顺势思维:表现在顺应自然之趋势以及事物的时序变化因素。
▶功用思维:注重从事物的功能、属性、效用出发考虑问题,从功用上把握人体藏象,从功用上认知病因病机,从功用上调节阴、阳、气血偏颇。
八种中医思维并非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互有密切关系的,如象数思维、功用思维等又具有整体思维的特征;直觉思维、虚静思维又有很多相同之处;整体思维、变易思维、中和思维等又体现了象数思维的特征。各种思维方法的区分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中医思维所作的分类,虽各有侧重,但彼此渗透融纳,共同体现于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临床应用中。
通过常见病、疑难病
感知中医思维
1.感冒
常见症状: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咽痛、鼻阻流涕、咳嗽等。
体征:咽充血,或扁桃体肿大等。
辨证:根据舌脉,辨证为风寒或风热等证型感冒。
观点:出现咽痛不一定是风热型感冒,临床出现风寒型感冒往往高于风热型感冒。
治疗:根据辨证进行治疗选方。
常用经验方:柴葛桂枝汤。
2.咳嗽
常见症状:咳嗽、咯痰、咽痒,或伴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咽痛、鼻阻流涕等。
体征:咽充血,肺部体征等。
辨证:根据舌脉,分外感和内伤,外感(风寒?风热?等证型)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肺阴)。
治疗:根据辨证进行治疗选方。
观点:临床出现风寒型咳嗽往往高于风热型咳嗽,记住十六字经验——解表散寒,宣肺祛痰,邪祛正虚,参麦收场。
常用经验方:杏苏二陈汤或沙参麦冬汤加减。
3.失眠
治疗原则:升清降浊。
常用经验方:补中生脉和茵陈蒿汤加味(补中生脉加茵陈25克、栀子15克、生大黄15克)。
注意事项:煎煮40分钟以上,可规避腹泻。
4.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观点:不要见到病患存在“红、肿、热、痛”就轻易“清热”。
治疗原则:内外合治、寒热分消法。
内服:黄芪防己汤加味。
外用:痛风消洗剂。
5.汗证
治疗原则:扶阳法。阳气充足,镇纳群阴,阴气正常下降,阳气正常潜藏,阴平阳秘,营卫调和,汗液就可以正常排泄。
方药:潜阳丹合桂枝汤(附子、龟板、甘草、桂枝、白芍)。
6.阳虚发热
观点:关键在于辨证准确与治疗得当。
症状:发热热势或低或高,恶寒,口干不渴饮或渴喜热饮、饮而不多,兼有四肢不温、头晕嗜卧、腰膝酸痛、少气懒言,舌淡胖、脉沉细或脉浮大无力等。
治法:温阳散寒,扶正祛邪。
方药:白通汤加减。
中医治疗疾病注重从整体角度去了解一个人的运作机制,采用自然的疗法和方法来达到治疗效果。培养中医思维,勤求古训,传承经典,守正创新,才能推动中医事业进一步发展。
收看直播回放
本期专家:肖泓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云南省中医医院肺病科科主任。1987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学术继承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感冒、咳嗽、哮喘、慢支炎、慢阻肺、肺心病、慢性心衰、肺纤维化、失眠、痛风、胃脘痛、复发性口腔溃疡、高血压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
扫码挂号/问诊/复诊
栏目名称:滇南医学讲坛
主办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学会
承办单位: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
主 编:彭江云
责任编辑:林沛岑 吴明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