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中医养生因其博大精深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方法闻名于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本门课程将全面系统地整理、发掘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和措施,课程内容涉及预防、心理、保健、天文气象、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地理解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及养生方法、技能,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讲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以来在高校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主讲《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中西医结合科研思路与方法》等多门课程。
从事脑缺血疾病与TREK-1、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及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药分析等相关研究,先后参与或主持完成红芪替换玉屏风散中君药黄芪抗免疫研究;TREK-1在内关穴针刺血清保护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损伤中的作用;TREK-1在针刺内关穴“心脑同治”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创新中药扶正通络颗粒的临床前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内外发表论文十多篇,参与专著《红芪研究与开发》的编写工作。
">
徐静汶
Professional title:讲师
Company:兰州大学
Department:基础医学院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课程简介
中医养生学以中国古代的天、地、生、文、史、哲为深厚底蕴,以中医理论为坚实基础,集各地各族人民养生智慧为一体,融会道、儒、释及历代养生家、医学家的养生体验和研究成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学科体系。
本门课程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为学术核心。所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技术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课程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藏象学说结合生命发展规律来阐述人体的生老病死、防病治病及延年益寿的内在规律;强调体内气机、身心的整体协调,把精、气、神称为人之三宝,是养生的重心所在;课程强调人与外环境的协调,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是人养生的根本,通过了解自然阴阳交感变化规律及其与人体的关系指导人们的日常养生实践。从动态出发,中医养生学以“权衡以平”“审阴施养”为中心,强调生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健康是一个动态稳定的生命状态,天、地、人三者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
本门课程内容涵盖以下方面:
1、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历史。
2、中医哲学思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3、生命的基础。
4、如何正确看待衰老。
5、中医养生学制定的健康标准。
6、因时养生-在中医经络学说指导下规范人的起居作息规律。
7、因时养生-通过学习四季养生的理论与实践,了解人与外环境的的关系,掌握协调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方法。
8、饮食养生。
9、经典局部养护方法。
课程收获
本课程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为基本出发点,所以课程中会教给大家一些养生保健的经典方法。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能够较全面地理解中国传统养生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能够科学鉴别各种养生方法的真伪,成为真正的养生达人。
学习人群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而是与每个人一生相伴。生命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每个年龄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养生也不只适合于无病之时,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中、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人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步动作及每一句话都涉及养生的问题。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各自适宜的养生方法。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部分篇章:《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等。
《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撰。
《摄生消息伦》,宋·丘处机撰。
相关知识
大学体育选修课——塑身与营养保健教学计划
西南石油大学学生课外健身跑管理办法 (2019年修订)
想轻松过?选这5门大学体育选修课!
小学生心理健康特色活动策划方案范文(精选22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方案(精选22篇)
开学季=生病季?中医养生第一课!
中医养生保健师招生简章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生涯规划辅导课
瑜伽教练中级培训课程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中医学专业)
网址: (22级选修课)中医养生学 https://m.trfsz.com/newsview24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