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全部问题>妇产科>产科综合>孕妇三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谢谢医生!: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孕妇三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谢谢医生!: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唐正兵护士昆明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擅长:妇产科、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 58355
问题分析:孕妇空腹正常是小于等于5.0.mmol/L餐后两小时医院要求控制在6.7及以下。
意见建议:你是孕妇,高一点也不必慌张,何况你已经30周了,有些人会在孩子出生后恢复正常。但也请你在饮食方面稍微注意些就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标准是孕期血糖目标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血糖低于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
如果能达到血糖水平,并能控制到这个水平,就不会对胎儿和孕妇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怀孕期间血糖的控制要避免低血糖。低血糖容易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引起低血糖。一般孕妇血糖随机低于4.0mmol/L时,血糖会稍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血糖低于3.0mmol/L时,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好的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实现,不得低血糖。这就是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在妇科病中,和妊娠高血压一样,发病率很高。对孩子的伤害,远超孕妇。
因此孕妇要注意孕期的糖尿病,尽早发现和治疗。在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妊娠期间的糖尿病与未妊娠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围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所以我们的血糖控制的标准比较严格,所以我们建议空腹血糖低于5.3。饭后1个小时内的葡萄糖不得高于7.8个单位,饭后2个小时内不能高于6.7个单位,晚上不能低于3.3mmol/L。怀孕期间要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可以定期在家里观察两到三个月的葡萄糖含量,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妊娠血糖控制标准:0点和三餐前血糖值≤5.6mmol/L,三餐后1小时≤7.8mmol/L,2小时≤6.7mmol/L。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高血糖。孕早期糖尿病孕妇需要热卡与孕前相同。孕中期以后,每增加周孕周,热量增加3%~8%、并应补充维生素、钙及铁剂,适当限制食盐摄入量,以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而孕妇又无饥饿感为理想,否则需增加药物。
李育竹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妇科常见病的诊治。
糖尿病儿童血糖控制的范围餐前,还包括空腹血糖应保持在5~10mmol·L-1即可。
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较为理想,糖化血红蛋白是7.5-9%的控制一般。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糖代谢异常来说,如高血糖或者胰岛素抵抗等,需要特别关注血糖水平。儿童与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控制标准不一样,孩子会更轻松,因为孩子们不能很有规律地吃饭,例如,吃点心,且每天活动量变化很大,且缺少低血糖自我感知,出现这一现象,若是过多地追求合格,则易出现低血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对于年轻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mmol/l以内,而对于年龄偏大,或合并了糖尿病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可以放宽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和年龄有很大的因素,65岁左右糖尿病的控制标准空腹血糖应在7.0以下,糖耐量检查一小时血糖应小于11.1,吃完饭以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可以放宽到小于9。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
肝肾阴虚怎么调理 月经紊乱怎么调理 口干耳鸣头晕怎么回事 绝经后身体有哪些症状 绝经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绝经期有哪些明显症状 女性骨质疏松怎么调理 骨质疏松怎么办 更年期月经不停怎么办 更年期会口干舌燥吗相关知识
【餐后1小时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孕妇餐后1小时血糖标准
孕妇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多少正常
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
血糖控制标准范围是多少
孕妇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孕妇餐后2小时血糖高怎么控制
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孕妇血糖控制标准
糖尿病餐前餐后标准血糖是多少
网址: 孕妇三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谢谢医生!: https://m.trfsz.com/newsview24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