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年打工人狂追 “延老科技”!月砸两千卷健康,究竟为了什么?

中年打工人狂追 “延老科技”!月砸两千卷健康,究竟为了什么?

近期,一款被称为“延老科技”的产品在市场上异军突起。京东数据显示,这款科技名为“派洛维pro”,一夜成交千万,近七成消费者是年龄在35至55岁的中年打工人。每个月,他们对此的投入至少有两千元。

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年打工人对于衰老的深深焦虑。而他们表示,自己对干预衰老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健康。

1.“老得慢一些”,成了中年人的刚需

近年,“35岁危机“这个说法十分流行。根据统计,上海8成以上的职位都要求应聘者年龄在35岁以下。而在各大公司的裁员名单中,被”优化“的大部分也正是三十五岁以上的中年人。这让35岁以上的打工人,不禁变得举步维艰。

今年刚满40岁的互联网公司的中层陈先生表示:“背着这么高的房贷,怎么都得干下去,但是身体真的不能不服老,我最近天天失眠、精力也差,有时候都担心自己突然猝死了,真是进也难退也难,”说着,他露出了苦笑,“要是能永远二十岁就好了。”

身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得慢一些“仿佛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刚需。中年人如果想保住自己的工作,必须像年轻人一样富有精力、吃苦耐劳,并且还得时刻学习、保持创造力。为此,不少人开始投资于衰老干预产品,希望能借此保持活力。

而派洛维Pro”提升精力“”改善睡眠质量“的宣传语切中了中年人的需求。资料显示,这与其提升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产生95%以上的能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线粒体会随之衰老,能量生产就会变慢。派洛维Pro正是瞄准了这点,研发出Mitolive专利,靶向干预线粒体衰老,由于较为明显的体感,在入驻京东商城之后,一夜就成交千万。根据京东平台的数据,其中年人消费者的占比正不断提高,而消费目的也逐渐从“送礼”转向“自用”。

2.中年人,吃了打算送给父母的礼物

“本来是买来孝敬老丈人他们的,听他们说有用,就自己开始吃了。“

很多人消费者在评论区表示,自己一开始购买“派洛维pro”,只是将其作为送给长辈的礼品。近两千元一瓶的价格,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颇有负担。不过,在看到家人身上的变化,不少有点闲钱的大厂员工也开始将其当作日常使用的健康补剂。进一步的采访中,他们表示:”感觉老人不那么爱生病了,也有精神了。“而在使用之后,他们认为在自己身体上最大的作用是”提升精力“”改善睡眠“和”防止脱发“。

派洛维pro的在大中华地区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对这以补剂在中年人圈层的爆火并没有预料。他们表示,中年人群体比较看中即时效果,即使实际上派洛维pro的短期表现确实达到了消费者的预期,但他们在研发时并未过度侧重这一点。

不过,据调查,为了应对中年人市场的拓展,其生产企业博奥真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比如将派洛维pro进行升级,使即时体感更明显。而为了方便工作忙碌的中年人购买,其销售渠道也从日本银座等国外高端商场扩展到了京东等中国电商。进日,博奥真还将派洛维pro带上了上海进博会等展会,以扩大知名度。在企业的顺水推舟下,越来越多的中年打工人,为此掏出了腰包。

3.健康≠健康地压榨自己

“延老科技”的火爆,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它满足了中年人对于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

然而,虽然投资健康是值得鼓励的行为,但对老化的干预,也并不是对健康和精力的压榨。将人的身体比作汽车,那么使用这类补剂就是对车的保养和修护,最终目的是让车坏得更慢、跑得更远,这并不意味着这么做了,就能在短期内过度用车。

人们吃健康补剂,也只是为了更健康,更有精力,而不是为了更方便地工作来榨干自己的每一分能量。当前市面上有诸多品类,只能起到提神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所以,辨明它们的作用机制非常重要。如果实在没有把握,那么使用派洛维pro这类老年人也能使用的衰老干预补剂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人的老去,也是自然的过程。在健康焦虑的热潮中,真正地关注自身,以长久的健康为目的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合理利用产品、坚持健康生活习惯以及维护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只以工作为目的,那么即使身体不出问题,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伤害。无论如何,平衡与适度才是追求健康生活的关键。

相关知识

疯狂减肥的真相:你究竟还在坚持什么?
【延年益寿丸】****老奴丸**千古名方《仙姑打老儿丸=还少丹》
这届年轻人,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旅游
健康老年人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你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都错了~
最近订了两盒闪电定点瘦,究竟效果怎样啊?
当代年轻人为何对健康如此焦虑
健康饮食已成为德国人自觉的追求
千亿心理健康赛道留白,中国1.8亿老人的“心”如何安放?
都市白领狂热追捧 可漾红豆薏米水为何成为潮流新宠?
老年康复究竟是什么?晚年生活的“秘密武器”

网址: 中年打工人狂追 “延老科技”!月砸两千卷健康,究竟为了什么? https://m.trfsz.com/newsview26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