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伯琦
绿色农业如何持续发展?安全食品怎样增量提质?这无疑是新的历史时期对现代农业理论要义与实践运作提出的新命题。
就理论内涵而言,绿色农业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聚合体。其具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综合性。虽然绿色农业仍属生产范畴,但其所涵括的内容却十分广泛,它是各种要素、各种产业和各个经济领域有机构成的综合体,具有典型的专业广泛性与管理综合性特征。二是多样性。绿色农业类型多样,地域特色突出,其经济结构、产业构成、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三是高优性。这是绿色农业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就实际运作而言,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绿色农业生产。注重高效利用,优化循环,防控污染。例如农作物秸秆还田或用于食用菌栽培,禽畜粪便的沼气利用、发电或生产有机肥等。二是绿色精深加工。注重就地取材,优化组合,节能减排。例如罐头、肉类、食油、淀粉、制糖、食品加工等企业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被循环利用为肥料、饲料、燃料、培养基等,提高利用率。三是绿色家园建设。注重科学规划,优化设计,配套设施。例如农村日常生活与生产所产生废弃物要分类收集、定点堆放与无害化集中处理。要提升污染防控与人居卫生水平,如污水的人工湿地处理、粪便的沼气处理、有机垃圾的堆肥处理等。同时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兴办与扶持一批多元化的产业开发实体和多功能的保障体系,促进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以求对农村经济持续与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业已证明:要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必须大力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配套技术,以有效保障环境洁净和食品安全。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其所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从而促进资源投入的适量化,达到节约原材料与取得最佳的利用效率;同时力求做到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目的。
很显然,大力推广循环型绿色农业已逐渐成为农村科学发展的新经济潮流和趋势。专家认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乡村社会,不仅是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而且也是保证城乡百姓餐桌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注重绿色农业发展,推广循环农业技术,才能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走上新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例如循环养殖模式的设计要点就是根据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通过相关技术的集成和攻关,促进产业发展走上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的生产道路,形成生态型畜牧模式,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全面而又系统地进行规范化绿色农业生产活动,把农业放在一个乡村大生态循环圈中加以科学设计与优化运营,使农业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综合协调的方向发展,以此达到生产安全食品与维护环境友好目的。
为促进规模化与标准化的绿色农业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力求实现从源头控制到生产过程综合利用以及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的防治污染。通过种植与养殖环境的有效保护,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兽药、抗生素等物质的使用,选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中草药剂以及低毒、低残留新型化学药剂与饲料添加剂,以利于从根本上保证植物与动物产品的食用安全。
(作者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10-6-18 A3 周末评论)
相关知识
从土壤到餐桌:晨朝农业科技生态种植蔬菜,引领健康绿色新食尚
深度解析: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湖南绿色食品网
绿色食品安全的标语(精选120句)
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哪个更健康?揭秘绿色耕作的健康秘密!
【绿色餐桌·美食革新】当环保理念碰撞舌尖诱惑
有机农业技术守护生态平衡,绿色防控保障农产品安全
碧水源文剑平:全力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健康水
儿童餐桌椅品牌,宝宝吃饭更健康,更安全!
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蔬菜绿色生产
如何让百姓吃得更健康
网址: 科学网—绿色农业:让百姓餐桌更安全 https://m.trfsz.com/newsview269409.html